刀,又称『百兵之胆』,是强调其威猛彪悍之精神;主砍劈, 可攻可守,灵活犀利,无论是战场厮杀、或习武格斗、或行旅防身 ,皆可发挥巨大功能。因此有『舍命单刀』、『刀走黑(黑为毒之意) 』、『到如猛虎』等说法。
今吾人所知之中国刀皆为微弯、刃末梢大、带尖、单边开刃之冷兵器。据考古学推断,中国人早在旧石器晚期已有石刀出现,后陆 续有骨刀、角刀、陶刀等出土,主要用为生产工具,兼具防御野兽甚至狩猎之用。
殷商时期,已有随身携带,20至40CM上下,专作兵器之铜刀, 刀身呈弧形,曲刃,环首。进入周代,石、骨,铅、锡、铜等之複合刀具被广泛使用,製刀技术更加精良,如吴刀、郑刀等。时至汉代,刀已取代剑,成为战场上主要之短兵,着名之『环柄刀』,刃直、 厚嵴、短柄、长一米上下、开单面锋,杀伤力大。至此而后,刀渐成为帝王、战将随身佩挂之护体、装饰物品,甚至成为皇帝封赏重 臣之信物,如汉武帝赐东方朔『鸣鸿刀』;汉章帝以佩刀赐陈留太守马严等。而直刃长刀,也一直成为所谓中原地区,历朝历代之短兵器主流;除江南及西北民族用刀为弯刃外。
明代受倭人入侵影响,刀制、刀术皆为之改变。军队大量改用 『双手带』长刃刀,而即便是单手柄刀具,亦以『苗刀』形制为刃 ,与历代大异其趣。清代佩刀,其形制则部份受明代影响,部份仍沿用传统宽头、尖峰、弯刃刀,唯装饰则较历代华丽许多。
历代短柄刀形制极多,依各类史籍记载者即有:手刀、环刀、 长刀、腰刀、佩刀、短刀、鬼头刀、大板刀 (太平军专用,重十二 斤) 、响环刀、象鼻刀、苗刀、戚门刀、乾隆刀、贝勒刀、吴钩刀 、九环刀、砍刀、马刀、双刀、燕翎刀、子母刀、双手刀、破风刀 、柳叶刀、燕翅刀、朴刀、直背刀、云头等之多,但在结构上,仍以刀柄、护手、刀刃三部份为主,而刀鞘、袋亦为携行时不可或缺之物品。
目前国术中演练刀数套路运动用之单刀,不开刃,长度以演练者直臂垂肘抱刀时,刀尖不低于耳之上端为原则。其重量(含血禅) , 男子不得轻于0.7公斤,女子不得轻于0.6公斤,少年儿童则无制 。
运营人:hgsword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