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 腾讯文化实习生 杨沛林 兰云丝 安浩 宋扬 姚梦珊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对于一个有追求有情怀的文化公众号来说,不聊聊读书,实在是没法向热爱读书的你(姑且这么说)交代。
在此之前,太多书单以及各种读书法一定刷爆了朋友圈,无论是点赞还是转发,都表明了你读书的态度,常年泡在书海里的文化君心有戚戚焉,因为好多书都没读过,逢人被问,往往四目相对无言以对。
不过这也让人感到高兴,既然开书单、教读书这种指南或鸡汤性的文字有人做了,我们就聊点别的,比如别人怎么读书。
文化君找了七个人来聊,像文科理科生、直男、动漫、古言女……他们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的身边人。
你的阅读空间,可能就是他们搭起来的。
No.
1
?读书人:23岁,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我觉得我不能代表北大学生……因为我不怎么看书
▼一直想读《礼记》,但很多书都没读完,这本就滞后了,滞后了……搁置了
最近读啥书?
一本专业书,《introductory phonology》。(小编注:美国语言学家Bruce Hayes著作,中文译作《语音学研究》)。书是全英文,课程教材。
哪本书印象最深?
毛姆的《面纱》,近期读的。
会把好书推荐给别人吗?
经常分享。几个朋友都在用微信读书,可以互相送书。(这不是广告……)
看完一本书要多久?比如二十万字。
看情况,课外书有空每天读两章。另外,二十万字是多少?
一本《何以笙箫默》?
言情小说很快就看完了(诚实的微笑)。最近在读白鹿原,不知道多少字,但半个月了才读了一半不到。如果是专业相关的就会在规定时间看完,但一般都慢慢读,平均一个周末能翻一遍。
多久再读下一本?
会很快开始下一本。读完一本书会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棒,很有成就感,就很有动力读下一本。
会去书中寻求人生的解决方案吗?
要看是什么问题,生活的问题去百度,学习的问题搜知网。不经意地去看一本书,发现它会带来触动,解答某些疑惑。有时候会抱着问题读书,一般都是偏专业的,像心理学,百度可能不会太详细,就会参考相关“书籍”。
上哪买书?爱纸质书还是爱kindle?
网购。我没有kindle,一般都用微信读书。我现在主要读的是专业书籍,pdf或者kindle很难满足。
实体书店有活路吗?
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因为我就是一个不爱去书店的人。相对来说,更喜欢去图书馆。那儿的书不要钱(不,我的良心不会痛)。大家都在认真看书,睡觉的环境也不错,哈哈。
有一种书,读了很多遍,却没读完……
有有有,考研单词。
第一个词也是abandon吗?
哈哈哈,对。还有一些大部头的书真的很难读完,比如《说文解字》,我们老师说,一天读五个字,这样差不多三十岁之前可以读完,然而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读完了……
有一种书心里老惦记,却没读过……
一直想读《礼记》,但没开始读,因为很多书都没读完,这本就滞后了,不是滞后……是搁置。读完《礼记》是个大工程,所以……以后再说吧。还有《汉书》,也一直想读,但总找不出时间。
干啥不好,你为啥非要读书?
阅读的目的很难说是什么。阅读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比如目前的我,读专业书籍就是为了获得专业知识,开展研究。但专业知识之外,我也有很多阅读的渴望,这种想法的源头可能是功利的,也可能是不功利的,说不清楚。
No.
2
?读书人:26岁,毕业于985/211学校的理工男
▼虽然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但读书和打游戏之间还是会选游戏
最近读啥书?
没读,没空。
什么书让你至今还记得?
三毛的撒哈拉什么来着?我忘了。不会给别人推荐书,身边的人都不怎么聊书,唯一就和你聊一下书,你还读的比我多。
读一本书快不快?
小说的话,最多一个礼拜,因为我读小说很入迷。上班不怎么读书,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读下一本。
生活中你郁闷了,没辙了,会求助书本吗?
会,工作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会看书,网上的东西不够系统。想懂得更透彻,还是会翻书。
鸡汤书读不读?
会读,不管这些是二手货还是三手货,还是会有些感触。很多道理自己都懂,但做的并不好,看完“鸡汤”后,会反省。
你的书从哪来?
借书,图书馆。
为啥要读书?
肯定不是因为闲,本来是不想读书的,但为了提高,自己逼自己读书。虽然知道读书有很多好处,但读书和打游戏之间还是会选游戏。不会为了炫耀而读书,身边人读书少,所以不需要炫耀。
有没有你特别想读却没有读的书?
《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有很多,但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觉得应该读一读。
No.
3
?读书人:25岁,“诗人”,中央民族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
▼《知音》是性启蒙读物,最近很认真读《金瓶梅》,在那儿你能找到与生活中类似的人
最近读啥书?
《金瓶梅》,我真的在很认真地读这本书,过段时间准备重新看一遍。
为什么读这本书?
北京离国家图书馆最近的高校就是民族大学了,我经常去那里逛,偶然间发现的它,以前只听别人说是“色情读物”,包括很多港产三级片都描绘的都是《金瓶梅》带颜色的一部分,可能当时驱使我读这本书最大的动力就是我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才觉得自己真浅薄,之前竟然会用那种眼光去审视它。
金瓶梅触动了你?
妙。真的很有趣,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黄色小说”的刻板印象上,但你细细研读过后,就会发现除了床笫之事以外,它对当时市井生活的描写、人物的刻画、言谈举止都像是真的一样,你看了之后就会说,这书里的人,跟我们班或者我们单位那个谁一个德性,我觉得这就是一本书很高明的地方,让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人。
读书能替你解决问题吗?
不能。对于我来说,读书就是一种消遣,就像有人爱玩游戏,有人爱看电视剧一样,看书就是我的一种娱乐方式,你不能把它当做是一种具有功利性的事情,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找我妈会比从书里找答案有用得多。
上哪买书?
书店,网络。有空的时候会喜欢去书店逛,随便看,看到喜欢的就买,不是带着目的性的那种去。网上买的话一般都是冲着打折去的,能比书店便宜不少,种类也比书店齐全,但我还是喜欢逛书店,新书那股油墨味儿太好闻了,而且现在还能坚持开实体书店的老板肯定是爱读书的人。
有推荐的书店吗?
野草和豆瓣书店,两家我都爱去,野草是在北大校园,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豆瓣书店就是一个很像书店的书店,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噱头,就是卖书,小小的很温馨,一进去整个人就会安静下来。
还会用其他工具看书吗?
Kindle我有,刚买的时候特别新鲜,走哪儿都拿着,觉得特方便,用时间长了就觉得不方便,比如我看实体书想返回去重看一下某个片段,我翻下页就能找到,kindle就比较麻烦了。可能学文学的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上的某种追求,就单纯觉得纸质书就是比数码设备上的那些文字要读起来有感觉,就感觉,你知道吗?
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
网上种类多,价格还便宜,没理由不选择去网上购买,我自己也经常网购书籍的。但是实体书店也有存在的必要,虽然它们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我买衣服去实体店可以试穿,买书也一样,我需要去书店试看,对于真正爱看书的人来说,除了内容本身,一本书的排版、封面、出版社都会成为吸引他的一个原因。对我而言,书店的气氛,油墨的味道,给我的精神慰藉都是书店存在的意义。
你为啥读书?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打发时间。我字还没认全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每次逛街都不是想要玩具,就想让我爸给我买本书,那时候就看童话故事,我爸觉得我特别奇怪,人都是要吃要喝要玩具,就我要买书。去亲戚家玩都是搜罗别人家的报纸、旧书,然后借回家看。
有没有什么书让你反复看的?
一本作文书,巨厚的一本作文书,记不清具体名字了,我妈买给我哥的,我上小学我哥上初中,我哥又不爱看书,我就每天睡觉前都要趴在被窝里看那本书,还是家里穷,就那几本书都看腻了,那本作文书特别厚,看了后面的前面的也差不多忘了。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篇作文是舒婷的女儿写的,写自己的诗人妈妈,印象太深了。
有性启蒙读物吗?
《知音》。爸妈喜欢看那个杂志,家里有时候就会买几本,一般都压在他们床底,白天我爸我妈上班走了我就偷偷翻出来看,彻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本杂志有些文章写得还是挺露骨的,至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这样。后来我就慢慢发现自己控制不住的想去看这些,但内心又觉得不对,特别纠结,有一天一气之下就全扔到了垃圾箱,充满正义感,告诉自己不能这么堕落了,长大后想起来觉得特别好笑。中国就是这样,对于性教育很欠缺。
No.
4
?读书人:25岁,北师大文科男,北京工作
“四大名著有三本读了好多次,放学晚上不写作业还猛看,结果被我爸撕了”
读啥书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经管金融的教材,有点兴趣。我工作与基金有关,但股东是银行,所以应该了解一下。
看了这么多书,记住了哪本?
《三体》,推荐了挺多人。周围同事看书的人慢慢多了,之前都看手机,现在开始回归纸质书。读大学时静下心看书的人确实不多。
多长时间读完一本书?
说不准。感兴趣的,一晚上不睡也想看完,比较难的,需要反复消化,有的一个月还没看完。有时同时看好几本,我会让手边有没看过的东西,以便闲时拿起来就看。
当生活欺骗了你,你会求助书本吗?
更倾向于上网,干净利落脆。近两年基本先上知乎搜,但最基本、最原始、最纯粹的还得去书里找。有些名词或者术语,网上写的你就是不懂,偶尔看了这方面的书,一下就开窍了。
会读鸡汤书吗?
不会,还是会看一些实用的。“鸡汤”基本都是胡说,哄人的,很少能用得上。人有惯性,看了之后觉得有道理,改天又打回原形了,所以鸡汤书基本没用。
上哪买书呢?
网络,高中以后几乎没去过书店。喜欢读纸质书,有感觉,读电子版没耐心。纸质版让你感觉到这东西就在那儿,提醒你拿起来去看完,电子书存在硬盘里,慢慢就忘记了书的存在,就没有读的欲望了。
很多人都在唱衰实体书店……
书店能让你在那儿找到志趣和性格相投的人,安安静静坐一天,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你。
为啥不愿意去实体书店?
因为懒了,忙了。小时候一天没啥事,知道多看书会让人聪明,一有空就去书店一天。
你怎么知道你该买啥书?
朋友力荐,自己找以及知乎上的书单。
为啥要读书?读书能让你好过吗?
哈哈,想知道的更多点,生命有意思点,让自己过得好点,变得理性一点,生活的坎坷少一点。
不读书怎么了解世界多大,不读书成绩也不可能好,读书能让你上更好的平台接触更多样的人,了解更多样的生命。读书能改变一个人人生的轨迹。读专业书在于你想了解世界的运营规律。
喜欢在图书馆读书吗?
喜欢,不过现在没机会了。偶尔看专业书,基本都是看人文的。看见感兴趣的拿起来,一个人找角落看。
有没有想读却没读的书?
《红楼梦》一直读不完,一点儿兴趣也没有。我应该读经济学的书,因为我一直学却不专,四大名著剩下的三本读了好多次,因为放学晚上不写作业就猛看,被我爸撕了。
No.
5
?读书人:辽宁大学,21岁,女,爱好古代言情书
▼“进入职场,很想读《厚黑学》,了解人性阴暗面,但真的读不进去,也许我太善良了。”
说说你最近读啥书吧?
周公解梦
……额,下一题,哪本书你印象最深?
《何以笙箫默》。因为超越现实,我会把自己代入人物,和角色斗智斗勇。
看一本书会消耗你多长时间?
比较枯燥的书一个月都读不完。喜欢的,熬夜也要看完,还要看书的字数,我的时间、心情、兴趣。
书本能为你做点啥吗?比如解决人生问题。
古言(古代言情)貌似解决不了,是有武功的。即使去寻找也不是寻找答案,而是精神力量。
现在电子书挺流行的……
刚买的kindle,我都看电子书。方便省事易携带,成本低,平时买不到的看不到的书都能找到PDF资源。
书店有没有必要存在?
书店的意义在于它的精神文化,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岛上书店》。
什么情况下,书能吸引你?
对于喜欢的就发自内心的想去看;对于比较硬的比较正的书,读这本书可能会受益,我才会去看这本书。
哪本书你想读却读不成的?
《厚黑学》,现在毕业进入职场,觉得应该读一些阴暗人性的东西,但真的读不进去。也许我太善良了。
No.
6
?读书人:天津师范,22岁,女,爱好动漫
▼在动漫里,主人公为了梦想动力十足,我能从中获得心里的满足
说说你手头正在读的书。
卡里的《复仇高中》。
迄今为止,哪本书你最爱?
《Fate/Zero》。fate 是热血动漫,每一位人物都有梦想,为了梦想而拼,还动力十足,中间穿插着爱情、友情,但终究为梦想让步。艺术源自生活,在此我能得到心里的满足。
我身边喜欢漫画的人还是太少,遇到同样爱看漫画的人才会推荐这本书。
多长时间读完一本书?
一周。我看的书都短,所以看的比较快,我经常在漫画APP上看,一般同时看个几本或者看完一本立刻找下一本。几乎没什么时间间隔。
书中有你想要的答案吗?
没有。漫画的情节还是有些扯,要分辨清楚哈,但有的漫画传播了好多正能量,主人公的乐观精神,值得我学习。例如:主角的家庭环境很差,一般人会觉得他是个坏人,给他的定义是坏的。但如果换一种眼光,就会发现他善良的一面。
上哪买书?纸质书or电子书,你挑哪一个?
我可能会先看电子版的,觉得不错的,可能会买来纸质的珍藏,或者我很喜欢某个作者,就会去买他的书。
有没有半途而废的书?
《水浒传》,曾经两次开始继续读,但还是读不下去。
No.
7
?读书人:24岁,北京工商大学研二,直男学神,现居北京
我不是学霸,我不爱学习,我只喜欢读书,我就是你们说的那种平时不学习还能考第一的“学神”。
▼不爱玩游戏,不喜欢热闹,渐渐地,我发现读书挺有意思
看啥书呢?
《文化权利》,不过还没看完。它一直在我的书单内,当然也是老师推荐。
这书不枯燥?
没有,我对书的类别没有过分要求,只要符合我的“审美”,都会拿来读。
哪些书你很讨厌?
我特别不喜欢动漫,特别幼稚,其中的价值观跟社会主义背离。除了很专业的广告类书籍,专业边缘性的书也会读一些,小说、散文、诗歌也不会排斥。我觉得二次元是年纪比咱们小的人的文化。
每天你会给自己多长时间读书?
每天都会看两个小时,晚上是固定的看书时间,白天有空也会看,可以说是随时随地看。我买了kindle,随时带着。但相比较纸质书,我对电子书刊没有多大的兴趣,买它纯粹是方便。但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把它抛弃了,我觉得纸质书才有安全感。
一个月下来……
3到4本书,遇到专业书,我可能会看不止一遍。
为啥那么爱读书?
个人爱好,没有刻意去读书,我又不爱学习,上了大学好无聊,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小时候听别人说得最多的书)。
最开始,读书是解脱,我不爱玩游戏,不喜欢热闹,那就自己看书,渐渐地发现读书挺有意思,它不会让你感到空虚。我现在把读书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每天都要干的一件事,发自内心的喜欢。
会把好书推荐给人吗?
大多时候不会,我不想招人烦,除非这个人是我好哥们儿,我才会推荐。
这么多书,自己买?
都自己买,每个月会省出一部分钱,100到200元之间,这已经成了习惯。
不太去书店,我喜欢在网上买书,读有价值的书,会发现看待事物不那么片面,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看开了。我现在也很少去图书馆,借书很麻烦,不如自己买书来看。
哪本书值得你夸?
《作为文化的传播》,好多人对文化都有片面的认知,认为文化就是艺术、琴棋书画、知识分子,或者认为文化属于精英人才,这都是误解,其实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手机文化、咖啡文化、肯德基文化,包括我们坐在一起聊天这种社交文化。文化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现在的媒体传播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多的是信仰,这种信仰不一定多高尚,而是普通人对社会的认知,对客观世界运行存在的法则的理解,是三观。
书能帮到你吗?
除了特别需要查找资料的一些专业问题,比如广告学中的历史问题,目前还没有遇到过非要查书来解决的问题。
有没有让你读着读着放弃的书?
肯定也有,我个人觉得当没有心力读一本书或者真的读不下去的时候,可能就和这本书是没缘分了。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会在后期看完。也许是当时不太认可作者的一些观点,后期可能会有所改观。我对社会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有种敬畏心,所以更偏向读这类书。
现在好多人都不去书店了。
书店的存在本身是一种文化,是城市的闪光点。去书店也不一定要买书,还可以看书。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实体书店的存在理由之一是“让阅读成为一种邂逅。给社会留一点文化的味道,可以延缓我们堕落的速度”。
后记
七个“在任大学生”与“前大学生”开出的书单,风格迥异,有古奥的《礼记》,也有“羞羞”的《金瓶梅》,这之间,还立着一个《何以笙箫默》,而十几年前出版的《文化权利》,则独居高冷范,风光无限。
用“大跌眼镜”来形容这些差异也许是恰当的。然而有意思的是,若对比去年各大媒体年度好书榜单,公共舆论认为应该读一读的书,竟无一开进上述书单。
或许从出版、评选再到为人所知、所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近三年来的年度好书榜单中,仅有《三体》幸运入选,接受的过程未免较慢。
不过,这并不能推导出,媒体推荐书目不被“大学生”接受,毕竟访问样本太少。但至少能说明的是,他们获取可读书的途径,公共推荐未必是第一选择,来自身边社交圈(老师、同学、同事,个别知乎)的影响更大更直接。而个人的阅读品味多是在朋友圈中形成,一旦稳定并固化下来,“读什么书”就有自己的主张,且足以抵抗外界强加的影响,公共书单与私人书目重合度不高,是极为正常的。
若抛开“读什么书”的差异,来看看“阅读动机”,你会发现,尽管他们嘴上说并不抱着目的去读,但心里却很诚实地暴露出了“功利性”,其中专业相关、职场需求、以及满足持续积累的兴趣惯性,是常见的读书“目的”。
这一口是心非的背后,或许恰好露出了阅读的本相:只要予我有用(也可以是无用之用),均可开卷,且无需讳言“功利”,它,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毁掉育良书记的《万历十五年》,到底是本什么书?
芦苇:《白鹿原》到底讲了什么,让我们对它的生死如此执念
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人奴性渐深入骨髓 | 书评
最新最全的好书资讯都在这里,扫我!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何以笙箫默在线观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