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白昼时间变长,光照量逐渐增加.母鸡将开始产蛋孵化、繁殖下一代。由此可见,光照条件是禽类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所以合适的光照条件,对禽类的繁殖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都有重要作用。
光照条件影响禽类生长发育的生理途径
途径一
在家禽视网膜光受体途径中,外界的光照信息透过眼睛的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装置到达感光细胞,进而触发相关酶的活动并启动一个生化级联反应,导致了从感光到神经递质释放的一系列变化,使光能转换成神经冲动和信号冲动传递给视网膜节细胞,最终将光信号传递给相应的中枢产生视觉,进而影响家禽的行为活动。
途径二
在视网膜外光受体途径中,外界的光照信息可直接穿透颅骨和脑组织,作用于脑内光受体,进而调节垂体前叶对相应激素的分泌,从而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相应的靶器官,发挥生理功能。光受体能够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通过门脉循环影响脑垂体内的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及分泌节律直接影响动物性成熟和排卵周期。这一作用方式是动物产生光周期现象的主要原因,动物能感觉昼夜和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调节自身的体温、迁移时间和繁殖等行为活动。
光照控制家禽的生长
家禽的行为活动受光照强度影响很大,适当的增加光的光照强度可以增强肉鸡的活动频率及活动范围,而较低的光照强度可以有效控制鸡群间的打斗、不安行为。现代光照制度是在家禽生长前期(尤其是14~21日龄),使光照强度从20 lx递减到5 lx,在随后的生长期则将光照强度保持在5 lx甚至更低。
光照周期对禽类行为有很大影响,有学者研究证实刚出壳雏鸡若给予的光照时间过短或间歇光照制度过度频繁的使用,会导致雏鸡采食量不足,精神沉郁,机体免疫能力较差,生长发育缓慢,从而影响生长后期的育肥。
所以,有条件的养殖户们可以通过调整养殖场的光照强度来提高鸡的品质和蛋鸡的产蛋率。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制度
春季进雏:
春季自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为了防止鸡性早熟,可找出鸡在18周龄时的自然日照时间,使鸡群从第3周开始至18周龄一直采用此光照时间,不足部分由人工补光;18周增加1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13小时,18周以后每周增加15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光照。
秋季进雏:
自然日照时间逐渐缩短,但为了避免鸡只性成熟延迟,需在日照时间缩短到8小时以后保持恒定的光照时间,不足部分由人工补光,直到16周以后按密闭鸡舍光照程序执行。
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制度
1~3日龄时每天光照24小时;4~14日龄每天减少1小时直到13小时;15~21日龄每天减少0.5小时直到11.5小时;4周龄每天9小时;5~15周龄每天10小时;16~18周龄每周增加1小时(周初加)到11小时;
19周龄后每周增加0.25~0.5小时(周初加)到16小时恒定。
实习编辑:于明月
编辑:张程
统稿编辑:何鹏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侠盗猎车手3怎么切换中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