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送什么给未来老丈人

端午节送什么给未来老丈人

百里阳秋 2025-10-05 硬件 5 次浏览 0个评论

  端午节

  (先科普一下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人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各地也有着各自传承已久的文化习俗,

  华樱作为地地道道的成都本土企业,

  先来带领大家见识一下成都人有哪些过节老习俗。

端午节送什么给未来老丈人

  粽子江湖

  成都有自己的“粽子江湖”——马鞍东路。这条街上,无论什么店铺,在端午节到来的前半个月都会临时改行卖粽子啦。品种很丰富,而且十有八九都以“婆婆”命名,什么马婆婆、杜婆婆、陈婆婆、杨婆婆……,“婆婆粽子”是这里的特色,至于味道好不好?你来看这里排队的人就知道了。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成都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以前,分别在成都市区锦江、新津县南河、金堂县赵镇沱江举行,每年会举办龙舟竞渡和水上表演活动。有大小龙舟和渔船比赛,皮艇、摩托艇、水上接力、泅渡、抢鸭子等。后来因为锦江河床升高,水位降低,成都市区的龙舟竞渡停止,现在已经移至新津、金堂等地进行了。

端午节送什么给未来老丈人

  

  除了节日的标配,以下是成都过端午特有的一些文化习俗。

  猪肉节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有很多名称,比如,端阳节、重五节、夏节、菖蒲节、浴兰节等。但是在老成都,它有一个名字叫“猪肉节”。那是因为以前,成都很多人只有到过节时,才吃得上猪肉,我们叫打牙祭,因此端午节便有了“猪肉节”这个俗称。

  

  门口挂陈艾、菖蒲

  每年端午节,成都的城乡都要打扫卫生,在家门上挂陈艾、菖蒲,据说可以避邪、消灾。并且还用陈艾、菖蒲熬水洗澡,可去疮毒。年轻妇女还有将艾叶、蒲叶插在头上,言避邪祟。当地还流传这样的言语:“端阳不浴艾,死后变妖怪。”

  

  望丛祠捡李子讨子

  成都当地有这样的民歌唱道:“捡起李子怀中揣,叫声媳妇哎!多吃李子儿满屋。”这就是描述那些想抱孙子的婆婆,一大早就拉着媳妇到郫县望丛祠去捡李子。所以在成都,以前端午节,成都人会对歌赛歌,歌会中还有一种打李子的习俗,人们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李子专往大姑娘、小媳妇的头上甩。据说谁挨的李子多,谁就儿子生的多。

  

  给女婿送伞或草帽

  这也是成都特有的习俗,过去在成都部分郊县农村,端阳流行“送伞”。女婿在婚后第一个端阳,要备上九个粽子、九个盐蛋、两瓶酒,携妻子到岳父家过节。岳父母受礼后,要赠给女婿一把新伞。女婿回家时,不论天晴下雨都要打伞回家,有庇护之意,望婆家照顾新媳妇。另外,在繁体字中,“傘”是拥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儿女,人丁兴旺。

  

  吃苋菜

  端午节这天,成都人除了吃粽子、咸鸭蛋,还要炒苋菜。吃了苋菜,寓意永不忘“汉”,是抒发一种爱国的思绪。

  

  这些习俗,是传统节日的标记,更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展示。然而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有些习俗或许我们至今还保留,而有些我们已经遗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千古传承的文化精华,而我们对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弘扬更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是作为节日的一种仪式。近期,我们就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6月10日(周六),

华樱带你亲身体验三百年的文化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明竹编

  月度活动●六月

  道明竹编

  

  

  

  ....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端午节送什么给未来老丈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