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概念车们在各种车展上声名鹊起时,它们毫无疑问的预示了未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会在街头巷尾见到什么样的设计。
概念车早已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至少1938年,通用集团GM的首席设计师Harley Earl一手打造了Buick Y-Job,这部惊艳的双座车为世人带来了电动车窗,电控嵌入式头灯,隐藏在车门曲线中的门把,弧形的前杠等等超前于时代的设计。这部车为人所知要归功于Earl本人驾驶它作为个人座驾长达数年。在上世纪50年代的Motoramas上,他和通用集团又进一步让这部车家喻户晓:在这个遍及全国的巡展上,他们带来了品牌的全新车款的同时还带来了搭载最新技术以及或新奇或激进设计的原型车。这次车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用的品牌知名度,促进现有车型的销量。但是通过这次车展,通用也能够看到公众以及用户对这些新设计元素及新功能的态度,据此来决定未来是否要将这些量产化。
概念车在今天也承载了同样的角色,在世界各地的车展中亮相,为各自的品牌提升影响力,也从媒体和公众那里得到反馈,让厂商们看到他们对潮流的判断力,也能看到下一步设计和研发的正确方向。同时,概念车也让驾驶者们看到未来行业的发展,以及在未来的几年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技术和车型等等。“你会听到很多同样的发展趋势,”通用集团全球设计总监Clay Dean表示,“你也会听到很多的‘自动化’,电气电子工业太庞大了,而其中的和车企联动的机会也是巨大的。”BMW设计总监Karim Habib表示,车联网与驾驶辅助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趋势,“这些概念不止会改变车辆的内饰设计,更多的是会颠覆人与车辆交互的方式。”接下来的几页里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近期车展中几款极具创新性的概念车,他们预示着驾驶的未来。
宝马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
宝马在今年1月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这部Roadster跑车,它带来的是宝马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全新的车身设计理念。
设计灵感
毫无疑问,这家伙看起来和i8如出一辙。这种设计最早应用于2010年的Vision 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用来揭示未来采用全新动力技术的宝马车型(即i8)。如今,这款概念车依旧应用了同样的设计风格,但内部科技已经焕然一新。
新特性
i Vision的三种不同驾驶模式允许驾驶者选择全自动驾驶,正常驾驶模式,以及辅助驾驶模式;后者包括了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功能。这部车的座椅角度被调整至主驾驶与副驾驶轻微相对,来鼓励当车辆在全/半自动模式时驾驶者与乘客可以放松对话。这部车还装配了手势感应功能,通过仪表台上的传感器检测手部的动作,可以通过手势操作导航,影音系统以及通信系统。Air Touch功能的加入也使得可以通过手势来控制自动泊车。
设计灵感
i Vision的外观继承了BMW i8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而在这基础上的改动让它看起来更加运动,更像是Roadster版本的前者。它也继承了最新一代7系上的手势控制系统,而7系上搭载的Air Touch则可以让驾驶者通过手势控制系统音量,接听电话。
量产预期
如果i Vision投入量产,或者有品牌其它的车型配备这套自动驾驶技术,BMW也许会换掉那句他们从1975年用到现在的标语,“BMW这些年来一直定义自己是‘终极驾驶机器’”Karim Habib,BMW首席设计师表示,“而所有的这些驾驶辅助系统或许会背离打造一台终极驾驶机器的初衷,而是打造一位终极驾驶者。”
“我们通常不会展示我们无法驾驭的技术”Habib表示,不必期待BMW在近期就在产品线里扩充一部装备全套自动驾驶技术的运动型车,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部i8的Roadster车型将搭载Coupe车型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一部分i Vision的自动驾驶功能以及内饰设计元素在不远的将来下放到品牌现款的车型当中。
保时捷Mission E
Mission E是一部续航里程达到接近310英里的纯电动四座车型,由两部电动机驱动,动力达到600马力,0到62英里加速在3.5秒内。
设计灵感
尽管搭载了一套全新的动力传动系统,这部车也传承了勒芒冠军919 hybrid赛车的一些技术,从车身外观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911和918 Spyder的设计元素。
新特性
搭载人眼追踪系统,通过摄像头检测驾驶者在看哪部分仪表盘,然后可以简单的通过方向盘上的一个按键进入该仪表盘的菜单选项。一些信息更是通过中央控制台的全息影像显示,由手势控制。这部车另一个极具特色的设计在于全新的矩阵式LED车灯以及车灯旁的空气动力学套件设计,通过车头高耸的垂直进气口吸入空气来提高散热能力,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表现。保时捷也为Mission E带来了涡流充电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从0到80%的充电,但是它需要搭配800V,300kw的适配器。
量产预期
保时捷明确表示,Mission E不只是一个试水车型,而是旨在真正实现量产,预计将在十年内上市。一些内部人士则表示,在道路上见到这部车的车身设计或许等不到那么久,它很有可能会应用在下一代Panamera上面。
梅赛德斯-奔驰IAA
IAA展示了奔驰在空气动力学和电子技术上的成就。在时速达到50mph或更快时,它的车身形状可以改变:车尾可以伸长多达15英寸,这可以让它的阻力系数达到惊人的0.19,远低于大多数量产车;特斯拉 Model S也仅仅只有0.24而已。车身两侧的空气流出口装备了摄像头,以此来取代外后视镜;方向盘上配备了触碰传感器,可以让驾驶者的视线远离仪表盘而专注于路面。IAA也带来了Car-to-X技术,帮助车辆避免与其它车辆或路上障碍物的碰撞。
设计灵感
IAA的车身造型设计是向奔驰银箭赛车(SilverArrow)致敬之作,包括上世纪30年代的W125以及F1冠军车手Juan Manuel Fangio在1954到1955年几十的W196R车型。
新特性
设计师大量运用3D建模软件来构造这部车复杂的几何外形。他们同样用软件模拟了风洞试验,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整车的研发时间。IAA采用全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动力输出达到275匹,电子限速最高时速为250公里/小时。奔驰已经将IAA的Car-to-X技术和方向盘触摸板技术下放到了最新一代的E级轿车上,全新E级将会在1月底特律的北美全球车展上亮相。
量产预期
奔驰的高端们表示IAA并不会以它现有的产品姿态考虑量产,但是从IAA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四座商务轿车的发展趋向。奔驰会进一步将这部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电子器件应用到现有车型上,包括下一代奔驰S级。
讴歌Precision
在讴歌重启NSX计划发布这部传奇跑车之后不久,它们就带来了Precision,以此来展示品牌下一代量产轿车与SUV的设计风格。
设计灵感
Precision的设计元素借鉴了第二代NSX,后者自2007年首次透露出研发的消息,不断跳票直至今年才正式上市。
新特性
Precision的车头采用了比NSX更加夸张的线条和角度,也与后者一样采用了“悬浮式”的C柱设计。LED头灯的部分元件更是采用了3D打印技术。讴歌外观设计总监Michelle Christensen表示这部车”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星座,以及不规则形状的蛛网。点亮LED头灯时,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设计的细节和匠心独运的心思。
量产预期
Precision不会进入到量产阶段,但是它身上的一些设计元素会用在未来的轿车和SUV车型中。Christensen这样来形容:“这部车是我们的缪斯女神。”
奥迪H-Tron Quattro
H-Tron Quattro作为一款四轮驱动中级跨界车,与众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氢燃料电池。后者提供足够强的电能来驱动90kW的置于前桥的电动机,以及另一部置于后桥的140kW的电动机。两部电动机一共提供272匹的马力,续航里程可达372英里。
设计灵感
1月在底特律的北美国际车展上,H-TronQuattro的首秀就赢得了EyesOnDesign中的最佳概念车奖项。评委阵容包括业界顶尖的设计师,以及来自顶尖设计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奥迪的设计师表示,H-Tron Quattro的低重心以及锋利的流线型车顶轮廓让它在一众跨界车中脱颖而出。
新特性
这不是第一部氢能源电池驱动的车型;宝马和通用都在氢能源电池领域耕耘了数年之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缺少氢能源燃料站,捉襟见肘的研发预算,低迷的市场关注度等等,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氢能源电池都处于次要的地位。而如今的形势则大有氢能源电池卷土重来之势。现代和丰田去年已经在美国市场销售氢能源电池驱动的车款。H-Tron Quattro相比那些车型技术更加先进,它配备了自动泊车技术,可以在城市蠕行路况中自动跟车的半自动驾驶系统。
量产预期
鉴于市场上一些畅销品牌已经在提供氢动力车款,奥迪将这部H-Tron Quattro量产是完全可行的,限量发布一些车型投放在加州,或其他新能源车型比较流行的市场,以及一些氢能源燃料站配置足够的市场。至于这部车展示的其它技术,奥迪已经明确表示将自动泊车以及辅助驾驶等等功能应用在明年的A8旗舰车款上。
The End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制热季节耗电量(KW.h)339是多少度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