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区官庄镇西八井村68岁的村民刘女士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据了解,刘女士7月1日下地干活回家后出现了头昏、高烧不退的症状,在被送至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后发现左腿上趴着一只蜱虫,最终她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仅仅因为一只蜱虫叮咬,如今她已经昏迷十余天,医药费花了7万余元。
▲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刘女士患上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于女士说他们村庄附近的山上有很多蜱虫,而且家里饲养的羊、狗等动物身上也会有蜱虫,起初她没以为导致婆婆生病的就是蜱虫。
▲村民逮到的蜱虫。(受访者供图)
“我们村附近的山上有很多蜱虫,邻村一名60多岁的老人就因为蜱虫叮咬去世了。”章丘区官庄镇西八井村村民李先生介绍,以前他们村也有被蜱虫叮咬生病或死亡的案例,但是今年比较严重,除了刘女士被蜱虫叮咬后住进重症监护室,东八井村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也被蜱虫叮咬,后来送至济南某医院抢救,但是抢救无效身亡。
专家说法:
携带83种病毒被咬后死亡率40%
为什么一只小小的蜱虫会有这么大的危害性?这种虫子是什么来头?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防止被咬伤?
“这个蜱虫本身不具有危害性,但是它会携带病毒,近年来是印度菌群的一种。”据相关专家介绍,蜱虫是一种体长2-10毫米的小型昆虫,通常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或植物上,靠吸取动物的血液为生,在野外比较常见,而人被蜱虫叮咬、吸血后,有可能会被它携带的病毒所感染。现在已知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人被蜱虫叮咬后很有可能会被感染,出现发烧、头晕、呕吐等症状,死亡率在40%左右。专家建议尽量少在野外活动,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及时就医。
部分地区蜱虫增多或与干旱有关
7月20日下午,济南市章丘区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官庄镇西八井村以及东八井村出现村民被蜱虫叮咬住院的案例或与前期干旱天气导致蜱虫增多有关系。“我们前期对蜱虫比较多的地方做过宣传,向村民发放了相关宣传彩页。”该工作人员说,被蜱虫叮咬后会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该病症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据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发热起病,多数患者伴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绝大部分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血小板减少。'
该病症布尼亚病毒的宿主和传染源可能为牛、羊、犬等家养动物以及其它野生动物,蜱虫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被蜱虫叮后要烟熏千万不可生拉硬拽
那么,一旦被蜱虫咬伤,该怎么办呢?专家表示,被咬伤者切不可强拉硬拽,强行去除。因为一旦蜱虫头部和口器断裂在体内,会刺激虫体释放更多毒素,导致过敏或引发感染。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皮肤不慎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图文整理:仙儿
▌本文来源:网络
▌商务合作微信:dzq345
▌本文适用本平台“免责声明”回复“声明”查询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蜱虫是什么样子的照片》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