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会议中针对
《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三大区域城市群的规划进行了审议
合肥、芜马、皖北一批城市大批规划
丨全部出炉!!!爆点无数!!!丨
合肥都市圈未来14年框架已定
合肥都市圈涵盖哪些城市:根据规划内容,今后,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市和桐城市的全部行政区将“抱团”发展,多领域实现共建共享。
来看看规划中,对这些城市各方面的细则要求:
01
城市定位:2030年合肥都市圈人口将达2500万,合肥中心城区人口550万,总人口将破千万!
规划对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成长三角重要增长极、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基地、安徽省核心增长极。
规划到2030年,合肥都市圈户籍人口为25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25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75%左右,城镇人口规模1900万人。
而该区域的核心城市为合肥市。淮南、六安、滁州为地区性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层级规划细则】:
规划到2030年,合肥都市圈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一中等城市一镇级小城市一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其中特大城市人口规模500万1个,即合肥市,其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550万人左右;(规划2030年,合肥市域常住人口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82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50万人。)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一300万之间,共3个,即淮南市、六安市和滁州市。其中淮南中心城区人口183万,六安120万,滁州120万;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至100万之间1个,即巢湖市。
02
蓝图:经济圈将有7个卫星城,合肥:1个中心城区+3个城市副中心+3个产业中心+1个国际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中合肥的发展目标是: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创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提高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成为内陆创新发展新高地。
1个中心城区——合肥市区;
3个城市副中心——巢湖、庐江和长丰;
3个产业基地——空港经济示范区、庐南重化工基地和巢北产业基地
1个巢湖流域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肥西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南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
肥东县城属于综合性城区,是合肥卫星城市、合肥都市区东部副中心。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40万人。
长丰县城属于生态宜居城市,是淮南卫星城、合淮一体化的桥头堡。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2万人。
凤台县城作为淮南卫星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全椒县城作为滁州卫星城,新滁城南部副中心;
来安县城作为新滁城北部副中心;
凤阳县城作为蚌埠卫星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市圈沿淮副中心。
03
交通:经济圈范围建10条铁路,合肥将建380km外环绕城高速,蜀山区将建机场航站楼。
既然合肥都市圈的意义在于多领域共建共享,那么在资源方面的共通,则自然少不了交通的补缺。
通达省外城市线路
目前,商合杭高铁正在建设中,合安高铁已于今年11月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根据规划,合肥都市圈内的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
规划提出,新建合肥至西安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西安,与宁西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新建合肥至连云港客运专线。搭建合肥出海新通道,线路走向合肥-定远-五河-泗县-新沂-连云港。
新建合肥至郑州客运专线。沿线共设郑州东站、许昌东站、鄢陵南站、周口东站、项城南站、沈丘站、界首站、阜阳站、淮南站、合肥站等10个车站。
新建安康至上海客运专线。
省内城际铁路
在城际铁路方面,除正在建设中的合安九城际铁路外,还将规划建设:
合六城际铁路将加强合肥与都市圈中六安市的联系,带动合六走廊的经济发展。合六城际铁路复线建议线路走向合肥市、新桥机场、六安市。
合芜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合肥枢纽站、巢湖市、芜湖市。
合淮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合肥枢纽站、水家湖、淮南、寿县。
阜六城际铁路北段接商阜杭客专,南段接昌九城际铁路,搭建京九新通道,建议线路走向阜阳、霍邱县、六安市、霍山县。
滁天城际铁路建议线路走向滁州南站、天长。
宁阜城际铁路加强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建议线路走向南京、滁州、定远、水家湖、淮南、阜阳。
宁蚌城际铁路加强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的联系,建议线路走向南京、滁州、明光、凤阳、蚌埠。
六铜城际铁路与阜阳(袁寨站)-六安-庐江-铜陵-黄山-温州铁路共线,建议线路走向六安、舒城、庐江、铜陵。
合肥添380km外环高速
目前的合肥市绕城高速公路给合肥的对外交通带来极大便利,规划将现有的绕城高速定位为内环,未来,将规划外环绕城高速,由规划沪陕第二通道(预留通道)、合明巢高速(预留通道)、北沿江高速、六铜高速(预留通道)、德上高速部分路段组成,里程约380km。
内环绕城高速与外环绕城高速之间,内嵌环巢湖高速环(绕城高速南环-合巢芜高速-北沿江高速-六铜高速-合安高速)及机场高速环(沪汉蓉高速-济祁高速-沪陕第二通道-合淮阜高速)。
此外,加快推进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开辟国际及国内航线,构筑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合肥蜀山区、桐城、定远、明光、凤阳等新桥国际机场的异地航站楼。建议拟选址于庐江、巢湖与无为三地交界处。在六安独山、淮南山南新区、合肥滨湖新区、滁州各建设一处通用机场。
03
公共服务: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在合肥+鼓励在肥高校与圈内城市联合办学+组建跨市医疗服务集团+圈内城市社保关系无缝对接!
1
文化: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在合肥
集中在合肥建设大型文化设施,如建设省博物院新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图书馆和文化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相对超前的市图书馆、文化馆,健全区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完善合肥市中心文化职能。
淮南市应集中在山南新区建设淮南大剧院、会展中心、新图书馆、少儿艺术中心、科技馆和工业展览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桐城应集中建设桐城历史文化园,恢复建设赐金园,为合肥都市圈开启文化南大门。
2
教育:鼓励在肥高校与圈内城市联合办学
规划称,加快实现合肥都市圈内科教信息资源合作共享化。鼓励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与淮南、六安、桐城、滁州等开展联合办学、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科教实验基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合肥的优秀教师对各地支教。
3
医疗卫生:鼓励组建跨市医疗服务集团
建立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桐城市、县城、乡镇、村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要求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合肥都市圈各个地区。
4
社会福利设施:圈内城市社保关系无缝对接
完善城镇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积极统筹建设跨市、县的社会福利设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以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区域统筹为目标,推进都市圈社保制度协调配合和社保关系无缝转移、接续。完善社会福利设施覆盖范围,实现市、县、街道、乡镇都拥有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中心。
5
旅游:鼓励以夜晚娱乐、旅游演艺等留住游客
在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上,推进国家级旅行社行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推进合肥市的大型旅行社实施集团化,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组建以主力旅行社为主体,融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景(区)点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团。
此外,在基础设施和区域协调一体化方面,还制定了“数字合肥都市圈”对接长三角、构建2条皖电东送通道、“东气西输”直达合肥、合肥中心城区不低于百年一遇、建设五大产城融合走廊、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诸多利于城市互利发展的方向性政策。
合芜马共建国家级新区
除了合肥都市圈的规划,会议的另一个要点是关于《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规划指出,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建成16条轨道交通线,芜马跨江通道将达到12处,将建沪汉蓉高速铁路二通道与北沿江高速铁路......
01
芜马城市组群规划2030年人口达860万人!
芜马城市组群规划范围包括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10030平方公里。规划提出,芜马城市组群将打造“国家民族企业创新平台,长江经济带新兴城镇集群,生态宜居型滨江都市区”。
规划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常住总人口860万人左右;其中芜湖为530万人左右,马鞍山为33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78%左右,城镇人口为670万人左右。其中芜湖为410万人左右,马鞍山为260万人左右。
届时,芜马城市组群形成由“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02
将建沪汉蓉高速铁路二通道与北沿江高速铁路
在芜马城市组群交通设施上,规划提出,要建设江南沿江交通走廊、江北沿江交通走廊、合芜宣交通走廊、合马宁交通廊道、合铜宣交通廊道。在机场规划上,规划建设芜宣机场,选址芜湖县城县域东南。
铁路方面,合福高铁已于去年6月全线通车,在芜马城市组群内设无为站。商合杭高铁正在建设中,控制性工程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建设顺利推进。规划提出,将建设沪汉蓉高速铁路二通道与北沿江高速铁路。
规划城际铁路包括宁安城际铁路、扬巢城际铁路、宁和芜城际铁路、合芜宣城际铁路与南芜城际铁路。其中,宁安城际铁路已于2015年12月6日全线通车。
高速公路方面,规划形成“三纵五横”高速公路网格局。其中,“三纵”为北沿江高速、宁芜高速、宁宣高速;“五横”为合马高速、芜合高速、芜雁高速、巢黄高速、铜南宣高速。
03
芜马跨江通道达到12处,轨道交通建设16条。
规划支持芜马城市组群跨江发展,建设和预留跨江通道12处。其中芜湖6处,马鞍山6处。分别为: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芜湖商杭过江通道、芜湖泰山路过江通道、芜湖大工山路过江通道、芜湖峨溪路过江通道、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马鞍山慈湖过江通道、马鞍山九华路过江通道、马鞍山龙山路过江通道、马鞍山姑孰路过江通道、马鞍山湖北路过江通道。
在轨道交通上,规划为芜马城市组群规划了市域轨道线和城市轨道。规划期内建成9条市域轨道线路,包括芜马江南快线、芜湖江北快线、南芜快线、机场快线、和含快线、和乌快线、马博快线、芜湖跨江快线(预留)、马鞍山跨江快线(预留)。
在城市轨道方面,芜湖市城市轨道线共3条,分别为南北向贯通主城区的芜湖轨道1号线、东西向连接芜湖主城和江北城区的芜湖轨道2号线以及贯通芜湖主城和三山板块的芜湖轨道3号线。马鞍山市城市轨道线共2条,分别为南北向贯通主城区的马鞍山轨道1号线和东西向连接马鞍山主城与和县(历阳)的马鞍山轨道2号线。
双城城市轨道线共2条,分别为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南主城间的双城轨道1号线、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北城区间的双城轨道2号线。
03
推动合芜马共建国家级新区,承接合肥部分产业转移!
在区域协调与共同行动规划上,规划突出芜马两市对加快建设合肥都市圈的重要意义,引导芜马两市提升区域职能,协调合肥与芜马城市组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共建国家级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促进合肥部分产业向芜马城市组群江北地区转移。加强芜马城市组群含山县与芜湖县与合肥市交界处,如仙踪镇、清溪镇、石涧镇、严桥镇、蜀山镇与合肥市的空间建设协调。
加强芜马两市与合肥都市圈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协调合芜宣交通廊道、合马宁交通廊道两条交通廊道的建设。加强芜马两市与合肥都市圈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重点协调合肥-马鞍山-芜湖的电力走廊建设。依托芜马城市组群与合肥山水资源搭建芜马城市组群与合肥市之间的区域性生态廊道,形成以巢湖为生态核心的环巢湖生态环。
在对接南京市上,规划提出,芜马城市组群要协调马鞍山乌江产业集中区、慈湖-金家庄产业集中区、濮塘地区、博望新区等马鞍山与南京交界处的功能区建设,提升产业投资、技术研发、商贸物流方面的合作水平,关注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对接与协调。
皖北将新建三大机场
《皖北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规划范围包括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的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发展目标是,将皖北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传统农业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试验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区,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地区。
1
城市定位
规划2030年,皖北地区常住总人口为28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8%,城镇人口为1940万人。规划期间,皖北地区构建“两群、两区、三带”的城镇空间结构。
其中,“两群”为蚌淮(南)城市组群、宿淮(北)城市组群,实现蚌埠-淮南,宿州-淮北联动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区域竞争力,带动皖东北和沿淮地区整体发展。
“两区”为阜阳都市区、亳州都市区,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县城发展为目标,构筑以大带小、协调发展的皖西北城镇空间格局。
“三带”为合蚌淮(北)城镇带、沿淮城镇带、淮(南)阜亳城镇带,是皖北城镇化拓展的重要空间。
规划称,将促进蚌埠与淮南、宿州与淮北联动发展,强化阜阳都市区、亳州都市区建设,规划形成蚌埠-淮南、宿州-淮北、阜阳、亳州四个区域中心。
2
交通互通
在皖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上,规划提出,建设蚌埠机场、亳州机场、宿州机场,与现有的阜阳机场以及周边地区的合肥新桥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形成服务皖北的航空港体系。
铁路方面,构筑由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商杭客运专线、郑徐客运专线、京九客运专线、郑州-阜阳铁路、徐州-阜阳客运专线、三门峡-扬州铁路、合肥-青岛快速铁路、沿淮快速铁路构成的客运专线铁路系统。规划建设蚌埠-南京城际铁路、宿州-合肥城际铁路、阜阳-驻马店城际铁路。
规划2030年,形成“七横六纵”高速公路网络。七横包括连霍高速、宿登高速(泗许高速)、宁洛高速、合淮阜高速、沿淮高速、阜淮(北)高速、宿蒙高速。六纵包括济广高速、济祁高速(德上高速)、京台高速、徐明高速、蚌宿高速、合阜高速。
3
加强与苏北、豫东以及沿江地区协调发展
此外,规划提出,加强皖北与苏北、豫东以及沿江地区的协调发展。其中,在皖北与苏北的协调发展上,促进皖苏产业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区域旅游体系,加强交通体系衔接,构筑宿州-淮北-徐州、淮南-蚌埠-淮安等重要的交通联系廊道。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在最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定位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瞄准“国际一流”城市
在三分规划文件中,我们都不难发展这样的字眼: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那么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其定位和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NO.1
仅次上海、南京!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安徽省有8个城市入选,分别是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其中,把合肥定位I型大城市,与杭州、苏州比肩,仅此上海、南京!
NO.2
与南京、杭州并列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将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内陆经济开放高地,要求合肥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这在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的文件中是空前的。
今年4月底,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上述定位!
纵观东京、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发展,登上金字塔顶端的繁荣无一不和当局政府的有力推动有关。合肥挺进长三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体现了上层意识。而与南京、杭州并列,成为长三角三个副中心城市,在国家语境下,合肥的地位被提升到空前的层级。
NO.3
超杭州!2030年人口或超1000万
——————————————————————————
《规划》中明确,将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
根据《规划》的预测,到2030年合肥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赶超杭州、仅此南京、苏州和上海。同时,还将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NO.4
地位确定,合肥是区域中心城市!
——————————————————————————
2016年8月30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研究院等共同完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合肥列举在110城中位居第九。
根据协同能力得分,报告将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分为五类:
第一类城市(100分)为龙头城市,只有上海一座城市;
第二类城市为高级中心城市(59-54分),包括武汉、重庆和南京;
第三类城市为区域中心城市(43-19分),包括排名第5至20位的合肥、成都、苏州、杭州等16座城市。
看到了么,霸都又多了一个称号“区域中心城市”
NO.5
合肥被定位全国铁路综合枢纽
——————————————————————————
根据规划,安徽铁路建设中,最亮眼的要数合肥了!规划正式确立合肥全国铁路综合枢纽地位!
其中,京港台高铁两支线未来均经过合肥,沿江高铁可直通成都重庆,安庆至黄山将建城铁。规划提出构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合肥区位优势凸显。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对现代化铁路综合枢纽建设提出具体方案,其中合肥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等18个大城市被定义为综合铁路枢纽。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目标,需要一个比照对象。不少人觉得合肥动不动去和南京对比是不自量力,熟不知城市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新晋崛起的合肥,在长三角世界城市群这个团体里,俨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在接受更严苛的市场规则“检阅”的同时,也在“沐浴”着无数发展机遇。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长三角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实至名归,指日可待!
回复1查看:必看!合肥30位房地产专家释放的信号:房价下跌的背后,抄底良机要来了?
回复2查看:限价招来外地狼!90余家房企抢地堪比“开盘”,没钱也能凭运气!不得不看的合肥土拍13大爆点~
回复3查看:重大利好!29天后合肥这83家楼盘房价或再涨15%,涉及滨湖、包河、新站等多个板块~
回复4查看:官方发布!1号线26号开通+2号线明年9月通车+4、5号线120张站点规划图曝光!找找哪条地铁线经过你家~
扫描、并关注“安徽楼市”
回复以下关键词
还能收获更多房产信息哦~
合肥楼盘丨精彩资讯丨早报
学区丨查房价
房贷丨买房丨看房团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文登到信阳汽车大巴时刻表查询/直达快车电话视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