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天气渐渐变热,
Yes君怕热,为即将到来的夏天担忧。
一向养生的我,开始搜罗各种解暑良品,
惊喜地发现一样好物。
它就是——活银耳!
Yes君自认寡闻,第一次吃到活银耳。
它开得像花,闻着香,嚼着软糯,
不管是视觉还是味觉,
和干银耳真真不同~
倍感惊喜!
这样的好物,想必背后有故事,
一挖!果不其然,Yes君再次大开眼界!
此活耳来自银耳之乡——福建古田
“我们栽培银耳,就像照顾小婴儿似的”,古田退伍军人阮以光告诉Yes君,他从小就喜欢银耳,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耳。长大后,他自建栽培房一门心思研究人工栽培活银耳,喝山泉水,住在植被繁盛的深山里,一做就是36个年头。难怪,这款活银耳一上线,就卖出近5000多份,还收到很多朋友的好评。
跟着Yes君去古田一探究竟
刚到古田,大家簇拥着下车,还未站稳,Yes君的同伴就惊叫:“啊,我要在这拍照…”古田依山傍水,好似仙境。
目力所及,这里都是山,一片深,一片浅,
错落着,层叠着,云在山头上浮动。
山头上云生雾走,山下房舍炊烟袅袅。
驱车前往银耳栽培房的路上,
雨天山头上,生云走雾,天与地相接,
纯净到让人觉得虚幻。
大家不停感叹着古田自与别处不同的胜景,
光叔笑笑说:“所以,我们的银耳才长得好嘛”。
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银耳都产自古田,
我们的技术是最好的。
光叔小时候,银耳还未实现人工栽培。他常跟爸爸上山采野生银耳,“那个时候银耳很少的,采来只做药材。”
上世纪70年代,古田当地农民用段木栽培银耳,但村名意识到,如果持续砍伐树木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银耳产量也很低,1974年左右,每斤白木耳还要卖到一千元(当地人称银耳为白木耳)。1978年,古田县农民首创银耳袋栽技术——以棉籽壳混合麦皮做栽培银耳的营养基。
高温杀菌后的银耳培养基
袋装技术提升了银耳的单位产量,培养基营养丰富,栽培出的银耳胶质含量高,口感好。自此,银耳除了具有单一的药用价值,还升级为日常餐桌上的养生菌。
光叔说,现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的银耳都产自古田。古田银耳的栽培技术也输出到其它地区。因为光叔技术突出,2000年的时候他被派去新疆,教给当地人银耳袋装栽培技术。
专用栽培房有保温层,门、窗设防虫网,
门前增设了缓冲道、杀虫灯,技术实用、先进
我们每天就像照顾小婴儿似的,
照顾着自己栽培的银耳。
除了山,古田水资源也丰富。
走在村子里,山泉水流泻而下,
哗啦啦,听的人心情愉悦。
山泉水的清冽滋养了古田银耳。再加上耳农悉心呵护,从菌种、栽培技术再到运输,确保每一个环节。
银耳栽培房
从接种菌开始到银耳长成花的样子要40多天,“我都像抱婴儿似的,用山上的山泉水喷洒,时时小心地照顾着。”
√ 外观
为了每一朵的品质和外观长到最优质,每袋营养基长度50公分,只栽培三朵,每一朵营养均衡。长成后的单朵儿色泽淡黄,直径13—15cm,140g左右,一朵可供6人食用。
√ 安全
银耳因含水量多,不宜存储,常制为干货。不法商家在银耳烘干中,二氧化硫熏蒸美白,曾有报道“银耳的二氧化硫超标70多倍”。
寻田活耳,未经烘干,
不存在硫磺熏蒸的风险,可放心食用。
√ 口感
新鲜采摘,营养不流失,植物胶质更丰富。下锅之前,不用泡发半天,洗后直接煮,十分钟出胶,二十分钟软糯。手工采摘的活耳,每一口都清香、爽滑、软糯。
以食颜养,留住你的美
银耳,药食两用,被誉为“菌中之冠”。
银耳药性在清宫太医唐容川《本草问答》有记载:“慈禧痢下,百医莫治,容川投以耳汤一剂,服后立愈,慈禧自此常服之。”
现代科学研究,多集中在“银耳的美容功效”。据了解,银耳多糖为活性成分,种类包括酸性杂多糖、中性杂多糖、胞壁多糖、胞外多糖和酸性低聚糖五种,滋润肌肤、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银耳中的粗纤维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食用银耳,既美了颜又减了脂,双管齐下。
难怪慈禧皇太后自此常服之。
?来自银耳之乡—福建古田,标准严格的栽培技术确保了活耳品质;
?鲜“银耳”未经烘干,不存在二氧化硫熏蒸的食品安全问题;
?朵朵精选,现摘现发,如花朵般娇美,口感爽滑、软糯,滋养容颜。
购买方式
价 格
5朵/约700g
原价 69元
Yes粉丝价 59元
温馨提示
1、下单后48小时发货,建议留方便收货的地址,收到后尽快放冰箱,保质期冷藏10天,冷冻2个月。
2、由于泡沫箱冰袋保鲜运输,收到商品偶有气味,属正常现象,直接打开通风即可。
3、运输过程中个别受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变质腐败,请于签收后24小时内拍照联系我们,坏一朵退一朵款。
4、生鲜产品不支持退货,超时未联系默认产品完好。
5、因个人原因如:快递到不了、地址不详、手机不畅通、签收不及时的不在赔付范围哦~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多糖包括哪些物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