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中国消费者协会委托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品牌的20款乳胶漆产品的环保性和功能性进行了比较试验。涉及产品品牌和种类众多,外资的有,本土的有,进口的也有,测试的项目呢,也包括了遮盖力、耐洗刷性、耐污渍性、甲醛净化性能、抗霉菌性能等等消费者最关心的一些项目。
实验结果一经公布,消费者开心了,选购乳胶漆的迷雾终于是揭开了,各项数据有了量化指标,再也不必被商家的各种噱头忽悠了。但是试验结果公布之后呢,却被一些涂料从业者诟病,认为不够严禁,会误导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来源,根据中消协公布的购样场所,线下主要是从建材市场、建材专卖店、家具市场、装饰材料店购买的,线上主要是京东商城采购。大家知道现在涂料产品,尤其是大品牌的产品,假冒的非常多,消协这种随机采购的方式,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另外,是产品等级不同。同一个测试项目,参与对比的是完全不同档次不同功能的产品。先看看我们比较关注的价格,我们注意到,20款产品里,折合每升价格最高的为163.5元/升,价格最低的呢,仅仅7元/升,价格上就相差23倍还多。都说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差20多倍,这“比较试验”的比较二字还有什么意义。你2万买个LV包,会拿来跟我200块的包比吗?就算赢了你脸上也没光嘛。
另外,试验的产品里,有的侧重遮盖力,有的侧重耐污性,还有重视抗菌、弹性、防涂鸦,还有重点抗甲醛的。20款测试产品可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每款特点不同,放在一起比较,不就成了大杂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然了,既然是投放市场的产品,就必须是合格品,就得符合标准。但没想到这点也成了大家吐槽的重点。
根据中消协公布的比较试验检测依据显示,检验依据有HG/T4756-2014《内墙耐污渍乳胶涂料》、JC/T1074-2008《室内空气净化功能涂覆材料净化性能》、HG/T3950-2007《抗菌涂料》、JG/T172-2014《弹性建筑涂料》、JG/T304-2011《建筑用防涂鸦抗粘贴涂料》几个标准。
这里面,HG代表中国化工行业标准,JC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而字母T则代表推荐性标准。可见,此次比较试验,执行的都是行业推荐标准,而非国家标准。
就拿耐洗刷性来说吧,目前涂料产品主要参考国家推荐标准GB/T9756-2009《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要求来执行,耐洗刷性达300次的即为合格品,耐洗刷性达到1000次的已经属于一等品。但是中消协的比较试验则根据HG/T4756-2014《内墙耐污渍乳胶涂料》标准的2000次的要求进行,还在试验结果中明确表示乳胶漆的耐洗刷性能需达到洗刷2000次之后漆膜仍未损坏,才能满足使用要求,显然有失公允。
试验样品,来源复杂、等级差距大、执行标准非国标,这就难怪会都引起涂料业内人士吐槽了。而大家对中消协比较试验的吐槽还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也是关于涂料质量抽查的。
去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5年第四季度建筑装饰装修涂料及胶粘剂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产品中有接近11%的不合格率令人担忧,但更让人吃惊的是抽检的木器漆产品绝大部分都“不合格”,而且多家知名涂料企业都是榜上有名。
原来啊,在出台了史上最严“禁漆令”的深圳,企业要面临的是比“国家标准”严格的多的“深圳标准”。根据深圳《建筑装饰装修涂料和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要求,木器漆的VOC含量,清漆不得高于200g/L或色漆、防腐涂料、防水涂料、地坪涂料不得高于150g/L。而国标又是多少呢?根据木器漆国标文件GB18581-2009,对聚酯氨类、硝基类和醇酸类三种木器涂料的VOC含量分别规定不得高于 670、720和500g/L。所以说,这些不合格产品,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 “深圳标准不合格产品”,并不是不符合国家标准。
消费者协会、质监局、工商局等等协会和政府部门,在咱普通消费者心中可是威严、公正的代表。他们联合其他国家政府部门举办的315晚会,我也是每年必看,真心感谢他们打击假冒伪劣,为消费者安全消费做出了卓越贡献。只是希望在更细分领域的监督上,不要放过任何制假售假的不良企业,也别误伤合法企业。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国标标准:GB/T25251《醇酸树脂涂料》测试视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