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及命运

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及命运

孟暎 2025-10-09 电脑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虚实结合 内蕴无穷

——妙玉心理轨迹表现浅析

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及命运

文/许建启

  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中,有一个“气质美如玉,才华阜比仙”的身份较为特别的青年女子,这便是带发修行的青年女尼妙玉。身处犹如仙境般的大观园中的妙玉,身份既不同于迎探姊妹,更不同宝黛二人,既不能同大观园中的众姊妹亲昵相处,又不能像黛玉一样与宝玉朝夕相处、耳鬂丝磨。特殊的身份与特殊的环境以及诸般条件的制约,决定了作者不能像描写宝黛二人对宝玉的情感那样委婉动人、淋漓尽致地描绘,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来展示这个“云空未必空”的年轻女尼极其微妙、复杂的思想性格呢?

  我们知道,妙玉出场是在贾府迎接元春省亲的事件中,但也没作直面描写,而是通过林之孝家的和王夫人采买女尼的一段对话中言明了妙玉的身世、经历和性格。虽寥寥数笔却也展示了妙玉高贵、孤傲的性格特征。这段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看似粗略实则细腻的勾勒为以后情节的发展作了辅垫,设下了伏笔。从一开始我们便知道妙玉不想依附于权贵,厌于权贵之家的“贵势压人”,是贾府下了帖子用轿子迎来的。

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及命运

  从以后的情节发展来看,作者为了表现“六根未净”“尘缘未绝”的妙玉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独心造诣,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有时看似突兀峥嵘,细思则是作者寓深意于之处。譬如年轻女尼妙玉在栊翠庵招待贾府一行品茶一事。在这一事件中,对贾府中众人巴结唯恐不及的贾母亲自驾到,妙玉并没有显得受宠若惊,欣喜异常,更无一丝阿谀奉承、拍马迎逢之举,而是表现得异常冷淡和冷静,只是出于礼貌亲手捧了一杯二等茶之外,就别无其他奉承回旋了。不仅如此,还撇下众人,独自拉了宝黛二人到耳房中,另拿出两只杯来,另吃高级的“梯已茶”。这一举动乍看就突兀离奇,令人费解;要知道,在大观园中,妙玉与薛林两人并无过人的亲昵友谊,实际上,妙玉与薛林两人的交情还远远抵不上她与那个看破红尘、一心向佛、诸事不管、“冷面冷心”的惜春的友谊,要说喝“梯已茶”,也该拉惜春前往的,缘何拉宝黛二人?是敬仰二人之才吗?对“才华阜比仙”、孤癖高傲的妙玉来说未必能谦和恭维到如此地步。那么,她此举究竟是何动机?细思不禁为作者力透纸背的用心所惊叹。原来这只不过是妙玉为接近宝玉而采用的一种极其巧妙的手段而已。妙玉知道,宝玉是紧随宝黛二人之后的,拉了宝黛,其实便是牵了宝玉。且看文中的描述,宝玉紧随宝黛进屋之后,妙玉是何等热情何等激动何等用心良苦!不禁一扫平日的冷峻与严肃,与宝玉插浑打科地说笑起来,而且拿出自己常用的茶具来亲斟上茶,亲捧与宝玉,其热情与亲昵可为至矣!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同样颖慧、敏感的宝黛自然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只好走了出来。这一段绘影绘色、惟妙惟肖、寓深刻于平淡之中的描写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云空未必空”的妙玉对宝玉的情有独钟,充分展示出了人际间更深层次的关系和人物性格的更深层面。

  

  与此相佐证的还有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一节。那一次,宝玉作诗落第,众人罚他到栊翠庵讨梅插瓶。李纨要人陪着去,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为什么黛玉要拦着呢?为什么“有人反不得了”,联系上下文细想,原来聪慧明感的黛玉深知其理。如果说当着宝黛二人,妙玉尚且那样大胆的显其亲,露其密,何况此次宝玉的单独前往,不是更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吗,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利用传统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手法去追踪摄迹地实写宝玉的乞梅,而是有意留下了一个空白,一个诱人深思、耐人寻味的空白,以便能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充分的丰富和补充。果然“宝玉笑嘻嘻地捧着一枝红梅进来了”。这“笑嘻嘻”一词包含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多么丰富呀!这表明了宝玉内心的欢畅和欣幸。这也透露出妙玉是充分利用了宝玉这一主动送上门的机缘的,何况宝玉在所写的《咏梅》一词中正是对访梅这一事件所作出的意兴盎然的回味与咏叹。在这一节中妙玉并未粉墨登场,但我们感觉在那个粉妆玉琢、琼楼玉树、环珮叮铃、笑语喧天的世界中,在宝玉那温柔的眼神中,洋溢着欢笑的脸上,仍然飘动着妙玉那美丽的身影,韵致丰满而又栩栩如生。读到这里,我们怎能不对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生花妙笔拍案叫绝!

  在作品中,对妙玉正面着墨最多的恐怕便是妙玉与宝玉在潇湘馆外聆听黛玉抚琴一事了,与黛玉同样孤苦伶仃、同样身世凄凉、同样寄人篱下、同样对宝玉情有独钟的妙玉似乎在黛玉如泣如诉、如怨似愤的琴声中听到了自己心灵的回声,似乎从那不绝如缕的琴声中悟出了因世态炎凉爱情渺茫的缕缕哀愁,耳聆着琴声眼望着坐于身边的这个多情公子,黛玉尚且感到迷惘和凄然,又何况自个儿?可是,心灵的骚动,情感的波澜,毕竟难以平复,于是,妙玉回到庵里神魂未定,邪魔缠身,发起奇病,说起胡话来。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妙玉微妙复杂的心理波澜,大大丰富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了妙玉万般可怜凄凉的结局。

  作者便是这样按照人物性格自身发展的逻辑,用多种手法或实或虚或隐或现来展现人物多姿多彩、深刻动人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诱人深思、凄惨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者简介:许建启,山西省高平市人,现居北京。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主编有《老区改革三十年》《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在党旗指引下》《中国革命老区画卷》等图书。有长篇小说《恋无花》,短篇小说《坚硬的芦苇》《乡村医生之死》发表。中篇小说《少年风景》曾获得全球“华夏”青少年写作大赛优秀奖。

欢迎赐稿:tougao@yuwenshidi.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金陵十二钗是哪些人及命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