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自然给予它杂乱无形
只见过有人能将它变为雕刻
却从未想过有人竟能将它变成书法
五通桥西坝古镇,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杨玉冰,自幼酷爱书法艺术。
年轻时作为乡村教师的他,无意间与根雕技艺结缘,进而突发奇想:把根雕艺术与书法艺术相融,创造集唯一性、观赏性、艺术性,并具收藏价值的根书作品。
杨玉冰根书作品
他为之钟情,为此痴迷,毅然决然的辞掉了曾经热爱的教师工作,独自扎根山区,去搜寻、去挖掘那些极富韧性和美感的杜鹃树根。
在那些清冷、孤寂的岁月里,他与树根为伴,以大山为家,饱含着“绿叶”对根的深情,潜心研究制作根书作品。
杨玉冰进山采集树根
他的长女杨小燕曾步行6个小时走进深山,看到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父亲衣着单薄,脚穿布鞋,手缠绷带,头发眉毛凝霜,正在摆弄树根。
她永远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那个寒冬里,制作根书的父亲。
杨玉冰与儿子杨卓,父子都是根书艺术家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根书。
杨玉冰研究制作的根书,比如同样的《寿》、《道》、《福》字,在字体大小尺寸、笔划走向、结构章法和神采气韵上都各自不同。
根雕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像力,依托树根的自然形态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而根书创作则是在创作者书法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能够体现书体笔法的树根,按照“三分想象,七分自然”的原则,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融合,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书法艺术的扎实功底,没有识“材”用根的独具慧眼,是制作不出根书作品的。
杨玉冰根书作品——《根》字
杨玉冰在长期对根书的潜心研究和艺术创作中,选用了杜鹃树根作为主要根书材料。
杜鹃花树根具有不蛀虫、皮簿、耐腐、韧性的特性,它的盘根错节,扭曲成趣,极能表现书法的“节笔”、“摇笔”、“重铸”、“顿挫”等情趣。
因此,制作的根书极具自然美和艺术美,经过几十道工序精打细磨而成的根书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杨玉冰根书作品展出
杨玉冰在数十年对根书的研究和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根艺流派、自然成趣的根书艺术,具有超凡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绽放的艺术奇葩。
杨玉冰根书作品展出
近10年来,他先后荣获“中国乡土艺术大师”、“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根艺美术大师”等美誉称号。
20多年来,杨玉冰精心创作的根书《梅兰竹菊》、《福》、《寿》、《龙》、《道》等数千幅作品,先后荣获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根艺界最高奖——刘开渠根艺金牌奖及艺术界众多奖项。
星云大师收藏的杨玉冰根书作品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等国际级馆会收藏,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
从中央到省市级及海外的数十家媒体,对杨玉冰的艺术成就纷纷进行报道,许多文化团体争相邀请杨玉冰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许多高等院校盛情邀他讲学,从“小西湖”五通桥走出去的杨玉冰成为艺术界的大名人。
李敖收藏的杨玉冰根书作品
2009年,北京根石家国礼文化中心成立,标志着杨玉冰的根书艺术走上了文化旅游产业之路。
2010年春,在北京九华山国际会展中心第六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中,他一幅《华夏同根》根书力作,通过在场的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主席范光陵转交给台湾当局领导人,表达出华夏同根、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极大影响。
利比里亚大使收藏杨玉冰根书作品
2011年,集根书创作、文化传播与艺术交流于一体的四川根石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杨玉冰已逐渐摆脱“纯艺术”的思想羁绊,向着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迈进。
杨玉冰创作的规格为60×70厘米的独体根书作品售价超过4万元,一幅规格为82×100厘米的《道》字根书被拍出20万元高价,若是大幅的诗词作品则可卖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
法国达芬奇博物馆收藏杨玉冰根书作品
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礼品展会上,由北京国信嘉诚公司出资200万元,购买了杨玉冰精心创作的规格为90×220厘米的“中国艺术家协会”牌匾,现场捐给中国艺术家协会,以支持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杨玉冰根书作品——《家》字
近年来,杨玉冰及他的传人杨小燕、杨卓的根书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成倍、甚至成几十倍地翻番,他却毅然决然的退出了火热的市场,回故乡一门心思搞创作。
他心里清晰地知晓,艺术,是需要安静地:安静地创作,安静地生活,安静地创新,真正的艺术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做得到。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要做到一个门类出彩儿,心里得有点子东西垫底才行,很少有人能做到安静了,但杨老深谙其道。
他的人生资历,让他打心底有一种冥冥的想头儿,这个想头儿其实就是艺术使命。
生活很有意思,当你不为使命而为,使命反为你量身。许多乡土艺术家经历的岁月,让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声不响、埋头前行,那才是最可贵的艺术素养。
杨玉冰根书作品——《禅》字
早已功成名就的杨玉冰为人处事十分低调,对喜爱他作品的有求必应。
安微省文化部门邀请全国一些知名艺术家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杨玉冰受邀后加班加点创作了《博爱》根书作品,送去义卖后捐赠给智障儿童。
重庆市举办少年艺术节,邀请杨玉冰参加,他特别创作了一幅《艺苑新秀》的根书送去,受到举办方好评。
清华、北大、川师大等高校邀请玉冰作专题讲座,百忙中的他毫不犹豫放下手中的事情,抽出大量时间撰写教案,把根书艺术传授给莘莘学子……
杨玉冰根书作品——《道》字
在中国根艺界已经很有名望的杨玉冰,始终不忘自己根在五通桥。
闲遐时,他总爱带着儿女徜徉于小西湖畔,忘情观赏着河岸千姿百态的榕树和裸露的盘根。
杨玉冰根书作品——《繁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杨玉冰对中华文化颠覆性的创新,用大气磅礴的根书,使千百年来中国文字从书家醉卧宣纸之上立体升腾。
全球热爱汉字的人们,在根书面前,第一次对汉字成语“行若枯藤”“笔走龙蛇”有了生动的震撼体验。
中华文明又一次以中国根书汉文字具象的深入浅出,向人们展示了她博大精深。
伙伴工夫,接下来还将为你讲述更多,根书的故事。
伙伴工夫,心中充满着热情,希望将情怀与实力兼顾,成为更好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中国礼品展-2025年全国礼品博览会国际礼品展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