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号(2025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2025年3月31号(2025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钟浦和 2025-07-25 教程 5 次浏览 0个评论

  长岭炼化催化柴油实现改质生产

  8月22日,长岭炼化催柴加氢转化装置处理量提升至105吨/小时,将低质柴油直接加工成国五标准汽柴油。至此,该公司催化柴油改质生产获得成功。

  近年来,国内市场柴油需求量明显走低。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石化企业积极组织技术攻关,实施“提汽油、降柴油”工艺优化调整。然而,炼厂柴油产量依然高于市场需求值。对此,长岭炼化加快引进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并启动工业生产装置建设。

  装置试运前期,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利用40多天的时间对高压临氢部位进行吹扫和气密,确保了设备的通畅性好,洁净度高,无泄漏。该工艺分馏、反应、换热流程复杂,相互影响大,温度调整难度大。开车期间,技术人员要求岗位严格控制操作温度,防止突然升温现象,保证平稳运行。

  目前,长岭炼化还结合应用LTAG及双提升管FDFCC技术将该装置产出的大部分柴油再进行加工生产,炼制成市场需求量大的高辛烷值汽油,大幅降低总柴汽比,为企业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

  输油管道通油 山东地炼年省30亿

  8月22日,青岛港董家口的输油管首站阀门正式启动,来自阿曼的28.5万吨轻质原油开始涌入管道,奔向潍坊。至此,青岛港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实现通油作业。

  据了解,该管道全长236公里,设计输量3000万吨,总投资约30亿元。在潍坊滨海新区央子库建设了100万立方油罐区,在董家口配套建设近300万立方油罐区。投入使用后,日均可减少7000辆次油罐车运营;降低原油物流成本10-15元/吨,每年可为山东地炼企业节约成本近30亿元。

  镇海炼化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预计2018年中交

2025年3月31号(2025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当前,能源企业普遍面临原油变重、变劣的现状,与此相对应的却是重质燃料油需求量的减少,轻质油需求量的增加。针对这一现状,能源企业纷纷加大对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投入。

  中国石化尤为重视这一技术。金陵石化5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工业试验成功,为中国石化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大型化起到推动作用。镇海炼化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2018年9月建成中交,是国内首套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

  外企和民营企业也加快在中国的相关产业布局。8月21日,壳牌标准公司与青岛中瑞泰丰合作生产项目在青岛举行奠基仪式,主要生产沸腾床渣油加氢催化剂,预计于2019年3月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14亿元。

  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很好地适应加工劣质、高硫原油的减压渣油,实现重质、劣质渣油的深度转化,提高原油利用率,达到较高的杂质脱除率和转化率,同时能保证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成为能源企业“宠儿”。

  辽阳石化成功开发太阳能背板薄膜专用料

  从辽阳石化公司获悉,这个公司成功实现太阳能背板薄膜专用料工业化生产,填补了这项产品在国内生产的空白。

  辽阳石化一直致力于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和品牌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成功开发出BG60、MA100、MA101牌号膜聚酯产品后,这个公司今年3月开始相关试验,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精心制定转产方案,科学确定工艺参数,克服重重困难,冲破国外技术壁垒,成功开发出太阳能背板BG60T牌号薄膜专用料。

  这个产品除具有普通膜聚酯良好的水蒸气阻隔性、电气绝缘性、尺寸稳定性、耐湿热老化性外,还具有高反射性的特点,能够大幅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这个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不仅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为辽阳石化向膜聚酯、功能性聚酯、高端聚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9月20日众多石化设备领导、专家共赴青岛所谓何事?

  “加氢裂化装置用高压轨道球阀研制与应用”成果通过中石化总部鉴定

  8月15日,“加氢裂化装置用高压轨道球阀研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石化物装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该项目由广州石化、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开维喜阀门有限公司和合肥通用技术研究院联合承担,属于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

  项目研发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压加氢轨道球阀, 采用可在线维护阀杆的导向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阀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并模拟实际工况进行了全压差开关100次试验。研制的轨道球阀于2015年2月在广州石化20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新氢压缩机C9102A三级出口管线上投用至今,运行平稳可靠,完全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及审验相关材料后,一致同意项目通过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项目研制的NPS8class1500加氢高压轨道球阀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建议推广应用。

  锦州石化新汽油醚化装置开车成功

  8月8日,锦州石化新建40万吨轻汽油醚化装置建成投产稳定运行超过15天,累计生产醚化轻汽油合格产品1.7万吨,为该公司车用汽油全部实现国VI标准提供了技术保证。

  锦州石化年产40万吨催化轻汽油醚化装置采用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LNE-3工艺技术,以加氢脱硫后的催化轻汽油和甲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五碳六醚,是提高全厂汽油调和组分辛烷值的重要装置,是车用汽、柴油全部实现国VI标准生产的关键配套装置。

  该项目于2016年9月开始施工,锦州石化科学调配各种资源,与技术提供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等单位对接,严把工程质量关;提前深入现场开展“三查四定”,问题整改率达100%。经过10个月紧锣密鼓的建设,于2017年6月30日顺利完工。

  装置建成投产后,对汽油产品的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将给锦州石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石化炼化工程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

  8月21日,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EG)在香港举行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炼化工程集团董事长凌逸群出席。

  面对较为严峻的市场形势,炼化工程集团新签合同量大幅增长、经营环境趋势向好,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2017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37.64亿元,净利润人民币8.35亿元,实现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0.19元。董事会决定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56元,分红派息率保持稳定。

  凌逸群表示,炼化工程集团将在巩固炼油、石油化工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天然气、新型煤化工、环保和节能等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专业化重组、规范内部交易、优化资源分配;充分把握国内市场向好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新签合同量;利用好“一带一路”发展所配套的各项有利政策,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并大力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不断提升海外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全球最大LNG工厂建造项目收官

  近日,在青岛黄岛海关关员监管下,亚马尔项目的最后2个LNG(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装船运往北极。亚马尔项目是中俄两国间合作开发的全球最大LNG工厂建造项目。项目建造过程长达3年,成功突破了多项施工和技术难题。

  中国石化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重大项目启动

2025年3月31号(2025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8月18日,中国石化2017年重大项目之一——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启动会在京召开。北京化工研究院作为项目长单位,将与15家单位共同促进中国石化功能性高分子膜产业链布局的优化,为中国石化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迈向产业中高端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高分子膜材料产业存在“常规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高价进口”的情况,中国石化功能性高分子膜的聚乙烯专用料及膜产品已有专有聚合及加工技术,亟需进一步整合成套工业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扩大中国石化在高端产品市场中的份额。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张勇强调,新产品开发的目的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要完善研究布局和新材料开发平台,将攻关理念由“料”延伸到“材”和“器”,“产销研用”紧密结合,全视野攻关。要积极探索“产销研用”新模式,注重平台建设、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同时,材料研发的基础研究也不容忽视。

  该项目项目长、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表示,项目组将以中国石化材料产业“转型、发展、升级”为己任,从常规产品寻找新的用途、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拓宽产业链三个方面部署安排科技攻关力量,通过“产、销、研”体制机制创新,开发高性能光学膜、水溶膜、阻隔膜、热收缩膜等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价值,形成新的价值增长点。

  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王国清代表项目长单位表态,北化院将集中力量进行项目攻关,争取将“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技术攻关”项目做成重大项目的典型成功样本,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并为中国石化高分子膜材料产业提供持久驱动力。

  启动会上,吴长江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6 位课题长分别就各自课题进展计划进行了汇报。

  炼化行业顶级盛会,你还在犹豫吗?——2017年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

  国内首套年产2万吨热塑橡胶SEPS工业化项目主装置实现中交

  近日,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巴陵石化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建的国内首套年产2万吨热塑橡胶SEPS(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工业化项目主装置实现中间交接,转入开车准备阶段,8月底投料开车。该项目投资3亿多元,装置建成投产后,将填补我国SEPS产品的空白,替代进口并参与国际竞争。

  SEPS是有“绿色橡胶”美誉的热塑性弹性橡胶SIS加氢后的高端环保升级版产品。巴陵石化在该公司合成橡胶事业部建设的SEPS工业化项目总投资3亿多元,主要包括循环水单元、精制单元、聚合加氢单元、纯化配置单元、凝聚单元、后处理单元及配套辅助设施。

  该项目由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承建,巴陵石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工作,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巴陵石化分站进行质量监督,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主体装置于2016年3月16日开工,其中,聚合单元、凝聚单元、纯化配置单元于2016年7月底框架封顶。

  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及中石化四建华中分公司等单位加强合作协作,克服边生产边施工、雨季多等困难,严格按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要求进行HSE和质量控制。施工前,企业、人员资质及设备、原材料、施工方案等均进行报验审查;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均按巴陵石化工程部三级控制点及质监站“停监点”要求进行验收;HSE施工累计共完成87.5万安全人工时,未发生一起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在正式中交前,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针对SEPS项目还有施工尾项的特殊情况,实行“初步中交”的新措施,对装置提前进行条件确认检查和预验收工作,保证在完成主体安装工程后,可立即进行生产准备,“三查四定”工作也提前介入,保证隐患和问题早检查、早发现、早整改。

  目前,SEPS装置试车原、辅材料及人员均已准备到位,主装置土建、设备、管道、电气仪表、防腐保温全部施工完毕,单机试车基本结束。

  据了解,SEPS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各一家企业的产品垄断供应,全球年产销量约13万吨。由于国内尚无工业化的SIS加氢装置,我国SEPS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年用量约3万吨,价格高昂。

  2009年,巴陵石化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了加氢催化剂制备、加氢工艺、胶液纯化、胶液后处理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了SIS聚异戊二烯嵌段选择性加氢合成SEPS中试技术,开发的3个SEPS牌号产品可分别用于光缆油膏、透明弹性体。中试装置产出的合格产品经过客户试用,效果良好。

  2014年,巴陵石化和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参与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计划。随后,巴陵石化年产2万吨SEPS工业化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近两年来,巴陵石化在SEPS工业化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SEPS加氢度、成品中金属离子含量均达到控制指标,为该产品的工业化攻克了关键技术障碍。

  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105万吨/年芳烃抽提联合装置顺利实现中交

  8月5日,中化十四公司承建的中海油惠炼二期项目10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主要单元——105万吨/年芳烃抽提联合装置历经30个月的施工周期,顺利实现中交,进入后续投运阶段。

  中海油惠州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是国内在建的最大石化项目,十四公司主要承建了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15/5万吨/年MTBE/丁烯-1装置、芳烃抽提联合装置、酸性水汽提(II)装置与溶剂再生装置、凝结水处理站(二)及除氧水站等重要内容。

  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设计进度再提速

  8月14日,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雷深入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调研项目建设情况。他指出,要把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作为大连市、辽宁省的“一号工程”,全方位支持,“零距离”服务,确保炼化项目大规模、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克力,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志、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奇,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等陪同调研。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深入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调研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情况。他指出,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我国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中的标杆性项目,要不断挖掘项目潜能潜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志,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奇,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等陪同调研。

  8月19日,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率队拜访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双方组织召开设计工作专题对接会,推进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设计进度再提速,力促炼化项目设计工作圆满完成。

  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总计3496万吨/年PX产能

  截至2017年7月,中国已建成的PX项目共18个,形成总计1476万吨/年PX产能。其中腾龙芳烃160万吨/年产能自2015年停产至今,2017年中化弘润石油化工建成的60万吨/年的PX产能暂无开车计划。因此,现阶段中国实际运行中的PX产能为1256万吨/年。

  对于其他处于建设、前期工作或计划中PX项目,亚化咨询认为其中建成投产可能性超过50%的项目合计有10个,将于2020年与已建成的18个项目一起,形成总计3496万吨/年PX产能。

  山东重新规划确认化工园区

  继首批公布的22个化工园区之后,近日山东省又公布了第二批32个化工园区,目前已公布准予保留的化工园区共有54个,涉及14个城市。“通过重新规划确认,实现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体化。” 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化工转型升级办公室副主任王万良表示。

  据悉,在已经公布的54个化工园区中,青岛市2个、淄博市2个、东营市3个、烟台市1个、潍坊市8个、日照市2个、菏泽市4个、济南市4个、威海市5个、滨州市4个、枣庄市5个、德州市6个、济宁市1个、临沂市7个。

  王万良介绍,山东省要求重点敏感区域内化工企业2018年底前要“进区入园”,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进入专门化工园区,新建的化工企业必须“进区入园”。经过前期摸底,全省有239个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园区,初步规划要减少一半。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对园区布局提出意见并确认公布,对需要重新调整规划的化工园区,也要完成相关规划论证并确认公布。

  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全线流程打通

  8月17日2时50分,备受关注的中天合创MTO一线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烯烃产品,标志着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全线流程打通。

  中天合创煤化工是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大煤炭一体化项目。公司充分依托中煤能源、中国石化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项目拥有年总开采能力为2500万吨煤炭产品的煤矿两座,有年生产能力为360万吨甲醇(中间产品)和137万吨聚烯烃产品的一系列化工装置,总投资590亿元。项目引进了法国液空空气分离技术、美国GE气化技术、德国林德甲醇净化技术以及鲁奇公司的甲醇合成技术,耦合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S-MTO技术和聚烯烃技术,集成了当今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其煤炭化工一体化、产品高端差异化、装备技术现代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管理运作信息化“五化”优势明显。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5亿元,年创利税约50亿元。

  中天合创煤化工项目全线流程打通,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化缘整理,转载请注明)

  石化行业上周看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2025年3月31号(2025上海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博览会)》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