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虫情未了
三伏盛夏,是昆虫的世界。树上有鸣蝉,草间有蚂蚱,地上有蝼蚁,房中有蚊蝇。世间昆虫一派兴旺。
在古籍记载中,古人与虫一直不离不弃。最早的古籍之一《诗经》中,据考证有数十处都提到了昆虫。难怪孔子说学习《诗经》的用途之一就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鸟兽草木当包括昆虫。那篇著名的《卫风·硕人》歌咏女主人公时,不仅说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还形容她“领如蝤蛴”和“螓首蛾眉”。 意思是说这个美人脖子白皙如蝤蛴(天牛幼虫,乳白色),头额像螓(蝉的一种)的额头一样方大,眉毛像蛾眉一样细而长。后来蛾眉成了美女的代名词,比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宛转蛾眉马前死”。
用各种昆虫之美去描摹形容绝世美人,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人们和昆虫和谐相处的例证。形成于唐朝的成语“南柯一梦”,也与昆虫有关。唐朝除了诗歌发达,唐传奇也是重要的文学样式,其中有一篇最著名的就是《南柯太守传》,述说一人在一棵古槐树下入梦,成为南柯太守,执政数十年历经风雨,醒后发现自己原来梦入了古槐树底下的蚂蚁国。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这其实是从草木鸟兽以及各种昆虫中悟道。虫子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感伤,也带来吵闹和烦恼。比如甲板虫的令人生厌、螨虫的传播细菌、蚊虫的叮咬难耐等等,但是再小的个体也有它存在的理由。人虫大战总是插曲,人虫情未了才是主流,而且这一主流亘古未变且永将持续。清朝的沈复的《浮生六记》在童年记趣中记载,他儿时将蚊子捉在蚊帐中,与蚊玩耍。此种生活态度,能化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也算是一种生活情趣吧。
文/许秉智
作者简介
许秉智,媒体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毕业于武汉某高校。曾获中国晚报新闻一等奖和赵超构新闻一等奖等。
南山市场宠物街 一天卖虫上千只
﹏﹏﹏﹏﹏﹏﹏﹏﹏﹏﹏﹏﹏﹏﹏﹏﹏﹏﹏﹏﹏﹏
烈日炎炎,虫子们却很精神,在农贸市场和花鸟鱼虫市场,常常能听到草笼子里传来清脆响亮的蝈蝈叫。玩秋虫一向是青岛夏秋季节的老习俗,虽然叫秋虫,实际上青岛从七月中旬就开始卖了,立秋后买的人越来越多。在南山花鸟市场转一圈,记者发现,现如今卖的最多的虫子就是蝈蝈。一只蝈蝈价格卖到20—30元之间,围在摊子前的多是父母带着孩子,买个一两只带给孩子回家玩。南山几家卖虫子的摊加在一起平均每天卖到1000只到1500只之间。
南山花卉市场二楼的三怪鸣虫老板刘铭祥告诉记者,现如今买秋虫的人越来越多,而蝈蝈作为比较好养活的秋虫受到更多的人欢迎,“每天只要给蝈蝈喂一点胡萝卜,尽量避免太阳的暴晒,养得好不是问题。 ”他说,现如今卖蝈蝈多以北蝈蝈为主,在北蝈蝈中卖得最好的便是崂山蝈蝈和河北蝈蝈,相对于蝈蝈种类而言,个头越大,蝈蝈的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就拿河北蝈蝈来说,相对于崂山蝈蝈个头要小得多,自然价格就要便宜,一只河北蝈蝈平均卖到20元一只,而崂山蝈蝈的价格一只要卖50元。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蝈蝈是什么东西?》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