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央宣布成立雄安新区,主要包括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等地,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一消息在京津冀乃至全国「爆炸」开来,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和「嗅觉」。
房市中介人员、地产投机分子纷纷进场炒房,新区房价一天之内从每平米人民币3000元飞涨到5万元,等于涨了超过16倍。为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打房政策不断出炉,继日前祭出禁售令后,雄安新区临时党委、筹委会15日凌晨再紧急发布打击炒房炒地政策,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
书画收藏可以翻几万倍
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收购价在5块钱左右,2014年拍出两个多亿的天价,增值幅度巨大。
追溯到1949年,齐白石的画卖6块白洋。不要纸币,就要白洋,那时候已经不那么信任纸币了,刚打完仗,民众都很穷……
那时候书画卖不出高价,中国书画市场迎来了第一个低潮期。历史经验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每逢战乱,书画市场就会进入低潮。
《明人诗意图》--龙瑞
解放后,艺术品增值迅速。1954年、1955年,齐白石的画收购价已经涨到5块钱,而到文化大革命又一落千丈。
70年代,北京几个重要画家,如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以为45元左右。有例为证,在1964年李可染卖给荣宝斋四张山水得到350块钱,给他高兴坏了。画是三裁的,一张一尺合10块多钱。李可染高兴的说,我的画超过老师的收购价,当时齐白石的画才卖10块钱。
当年45块钱,至少等同于现在拍场上的180万;当年60到90元买的山水画,现在至少能拍出500到1000万,翻了几万倍,并非楼市股市可以相提并论的。
《观自在菩萨》--唐勇力
就拿齐白石讲,2000年时才两万块钱一尺。您可以暗自算算如今已翻多少倍……
第五个收藏盛世到来
1、第一个收藏盛世
收藏盛世始于宋代,宋朝皇帝喜爱书画,因而书画创作和鉴藏盛行。当时画家在社会上具有极高地位,画优还能致仕,获得品级。政府设置画院,只有优秀画家任职画院待诏。
2、第二个收藏盛世
到了明朝,迎来了第二个收藏高潮。该个收藏高潮的是以民间收藏家项元卞为首,文人詹景凤、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参与。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院仍旧收藏着这些书画大家的作品,可见当时的书画水平到达了历史新高度。
《慈母图》-唐勇力
3、第三个收藏盛世
至乾隆年间,则进入了第三个收藏高潮,民间前期发起于扬州大盐商安岐、江春为首的收藏家。
4、第四个收藏盛世
第四次收藏高潮在清末民国时期,北京涌现出张伯驹、袁克文,溥儒等一大批收藏家。有了这些大收藏家的主导,当时收藏市场十分红火。
5、第五个收藏盛世
而第五次收藏高潮就是现在种种迹象比较中国已经进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如何看待雄安新区建设》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