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发明的金额大写,称为防范篡改数字进行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那么,大写数字究竟是谁发明的呢?金额大写始于何时?
在朱元璋执政初年,有四大案件曾轰动一时,其中的“郭桓重大贪污案”更是震惊朝野。郭桓曾担任户部侍郎,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其作案的招数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作假账,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其贪污的数量累计达两千四百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等。案件涉及的朝廷高官达12名、6个部的大小官员和全国许多地方官僚牵连其中。
朱元璋对“郭桓贪污案”大为震怒,亲自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为了反对贪污,树立廉洁之风,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政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在全国财务管理上实行了一些列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难以涂改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金额大写的首创者应为朱元璋。
然而,也有人认为金额数字大写早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明末清初顾炎武曾推断,大写数字金额皆为武则天首创。因为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面多有大写数字。此外,那一时期的诗文中也常见大写数字,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柒)捌万贯。”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大写数字比朱元璋早了近70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到了宋代,朝廷的官府文书所用计数数字都得用大写。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数字大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汉晋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就曾记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意思是说,麟德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崇化乡里正史玄政向仓史交纳了贰斗官贷小麦利息。这些大写数字尽管是“偶有发现”,却足以说明武则天之前的东晋时期人们已开始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
毋庸置疑,数字大写其实是古人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武则天只是承袭了民间的写法,并使大写数字得到了普及,朱元璋则是出于防范经济犯罪的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强制实施完整的数字大写规定,是金额大写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大写一到十怎么写好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