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男说,她喜欢芈月,“不是因为她最后成了赢家,而是她在任何时候都有着努力奋发,不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折辱自己心志的毅力。”在《芈月传》中,有蒋胜男一直以来的多元世界观,她说,自己要站到那个时代去重塑一个性格丰满的芈月。
少女成为太后的故事
由郑晓龙执导,孙俪主演的《芈(mǐ)月传》即将在本月开播,该剧由《甄嬛传》原班人马演绎。《芈月传》未播先火,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电视剧之一,原著作者蒋胜男也倍受关注。
除了作家、编剧,蒋胜男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早在15年前,她就开始网络文学创作,成为中国最早网络作家之一,著有《凤霸九天》《铁血胭脂》等作品。
这位温州女作家,花了近十年时间,希望以芈月为载体,让读者爱上那个《诗经》《楚辞》和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
《芈月传》一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秦宣太后芈月的生平,勾勒出她与楚公子黄歇、秦惠文王嬴驷、义渠君翟骊三人的情感线。同样是描写一个女子从少女成长为太后的过程,蒋胜男觉得芈月和甄嬛有所不同,“在我的设定中,芈月是一个执政41年的太后。在她执政期间,秦国从战国七雄之一到基本形成了一统天下的格局。”
相比甄嬛置身后宫的被动,芈月显得更有主动性和自信心。“后宫对芈月来说并不是重点,只是她生命中的很小一段而已。秦宫生活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收获是在秦王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做帝王之心、帝王之术。甄嬛可能是历史上众多妃子形象的浓缩,但芈月的聪明、气度、眼光是独一无二的。”
十年创作《芈月传》
记者:《芈月传》的创作灵感源于哪里?
蒋胜男:写《芈月传》其实是一种“书余”,我写的《历史的模样》系列,第一卷《夏·商·周》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卷《春秋·战国》,手头已积攒了大量资料。刚好在网上看到2008年央视《探索·发现》的一个节目叫《兵马俑的神秘主人》,一共上下两集,里面提出一个论点——兵马俑很可能是秦宣太后的。这个论点引起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兴趣,于是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
记者:你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创作出《芈月传》,这当中,你印象最深的创作故事是什么?
蒋胜男:一个是芈月目睹生母向氏的惨死,另一个是她发现秦王只是把她当成棋子。前一个情节,杀死芈月内心的“女孩”,杀死了她的天真和幼稚,自此,她虽然外表还是个孩子,但内心却已经不一样了。后一段,则杀死了芈月内心“女人”的这一面,杀死了她所有残存的柔弱、依赖,自此以后她就从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女政治家。
在那个情节之后,芈月就没有遇上什么真正的困境,所有的困境都是外来的,而她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对抗和解决。
关于芈月的人生,她所经历的三段爱情,更像是她对人生的态度。有人说,黄歇的爱是青春之爱,秦王的爱是“大叔”之爱,而义渠王的爱是成熟之爱。但对于我来说,三段爱情,三个大男人和一个大女人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一个女人如何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和过去的自我告别,建立新的自我的人生途径。最终走向自我的完善和充盈。
主角为权势女性
记者:你作品中主角都为具有权势的女性,是源于你对于女性权力的关注吗?
蒋胜男:应该说,恰好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太少人进行着墨,或者一直是从男性主义的视角着墨,所以反而形成一个空白点。我的确有这方面的倾向,包括我的宋辽夏系列,包括关于北宋真宗皇后刘娥的长篇历史小说《凤霸九天》,以及正在创作中关于西夏没藏太后的《铁血胭脂》和辽国萧太后的故事,其实也只是以女主角的一生为视角,去展示那个朝代,沟通古今。我原来只想写刘娥的故事,但写完以后,忽然感觉,我们之前的这类创作中,永远是一个角度的。如果写这么一个系列,就可以同时站在宋的角度看辽夏,站在辽的角度看宋夏,站在夏的角度看宋辽。如果要把人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看事情,就不能说我站在这里,你们都是愚蠢的、是坏的,我们互相看,这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观。
这次的《芈月传》也一样,七国争雄,芈月最后伐楚的时候,她的旧时恋人黄歇站在楚国的立场上,与她作了政治上的敌人,相爱相杀,这就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未曾形成绝对统一意识形态的时候。其实这种看法,恰好是古今共通的。除了最基本的共通的人伦道德以外,这个世界上谁也别规定谁必须怎么活,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
记者:在你看来,女性研究历史、写历史小说的优势、劣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蒋胜男:如果说性别优势的话,我觉得女性作家可能更多从情感上去分析历史,因为历史有时候并不是机械的。我记得以前说过经济学是不能用理论去衡量的,因为你还要看到人在情感的非理性驱动下,会对经济大事造成更大的影响。如果从情感上考虑的话,你就会发现历史上有很多的神转折都可以用非理性解读。
《芈月传》与《甄嬛传》
记者:有这样的评价:“《芈月传》是研究大量历史书籍以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所得,在历史事实以及风俗礼仪上都最为接近战国的原貌。它应该是同类型作品中最符合历史原貌、最用心的作品之一。”你怎么看?
蒋胜男:我尽量搜集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时候,我把自己代入那个年代,以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个年代,让我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行为都符合那个年代,以全心全意去感受和承接远古生命能量的互动。
比如,芈月出生时,正好是商鞅变法结束之后,楚国扩张到最强盛的时候。而胡服骑射,燕昭王的黄金台,六国兵困函谷关,这些事情正好都是在芈月活着的时候发生。这些事件有的不是她亲眼目睹,亲身参与的,但是她可以听到这些消息,并作为同时代的人对这些事件加以分析。
在文学中,写一段历史,不能站在后世的角度,而是应该从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中去判断这件事情。比如商鞅变法,跟周厉王最早变法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为什么之前失败?我写那个时代的人,人物不仅仅具有他那个时代的思想,还要通晓他的时代之前所有的事情。
我写作历史题材会尽量去代入,但不是所谓的机械式代入,我们不能一看到古代就想到男尊女卑。一个时代有它的规矩,同样也有挣脱规矩的人,我首先定位他是一个人,然后定位他所接受到的知识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芈月生长在宫廷当中,接受的就是古代宫廷士大夫的教育,她小时候有一点男孩子的性格,不仅仅学过女孩子的东西,也学了一部分男孩子的东西。这让她的思维异于当时一部分女性的思维方式,所以她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做一个争霸天下的太后,做一个女执政者。
记者:《芈月传》与《甄嬛传》是原班人马打造的两部剧,大家都免不了将你与流潋紫相比。你觉得自己的作品,与她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蒋胜男:其实这两部作品没多少相同的地方,可能都是女作者写的,同一家出版社出的,以及同一个影视公司投拍的而已,所以宣传的时候老是喜欢拉到一起来讲。
《甄嬛传》是一部架空小说,应该是以后宫为主,而《芈月传》是一部历史小说,以七国争雄为主,后宫生活只是芈月人生中的一小段而已。
其实我只是通过芈月这一生,去展开这七十多年七国争雄的历史画卷而已。去看看屈原、去看看庄子、去看看张仪苏秦,去看看楚威王、秦惠文王、赵武灵王,去看看战国四公子这些人,走进他们的时代,走近他们的精神世界。去解读如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滥竽充数、完璧归赵等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东西,去看看《诗经》、《楚辞》的世界罢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商鞅变法的全部内容》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