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正常情况下,我们起床后应该是神清气爽的,但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会感觉身体沉重、困乏、睡不醒。有的人还会关节僵硬,但是活动以后又恢复,尤其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这种现象比较多,我们把这种称为“晨僵现象”。会有一些人,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也就是我们说的肿眼泡,这也跟湿邪有关系。
有些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在命名的过程中就无意中提到了“湿”的概念,这与我们中医上所说的湿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其他的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都与湿邪有关。
湿的本质是水,湿从水中来,但是又与水不同,湿湿弥漫在天地之间微细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却看不见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湿,是有形之物。
水和湿是可以互化的,从“湿”的造字上也能看出,水想要化成湿。必须依靠阳气的作用,阳蒸水动,化成湿,湿也可以化成水,在寒凉的气温下将湿聚集在一起即为水,南方很多家庭都有除湿机,这里面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降温将湿气聚集到一起,所以除湿机里最后抽出来的都是水。
中医上所说的湿气是怎么回事呢?正常的湿气其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中医称为湿气)。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
像上面这些正常的,生理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但是当湿气太过,变成了异常的,病理的,这时候的湿就叫做湿邪了,举例:植物本来需要两天浇一次水,可若每天都浇上两三次,过不了多久,这些植物就会烂根软叶。人体也是如此,如果湿气过剩,排不出去的湿气就变成湿邪,成为致病因素。
湿气多了不行,可也不能变少,否则就成了燥邪。如果身体出现了干燥的现象,比如大便干燥、皮肤干、眼睛干、甚至出现了干燥综合征,就说明是身体内水湿太少了,有时听人说:早晨起来嘴特别干,感觉舌头都木在里面了,这就是“湿”少了,津液不足的表现,不过,口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湿多阻滞气机,水液不能向上濡润导致了口干。“湿”少了,舌头会变得瘦小,有的人就跟直接的说,觉得自己舌头变短了。
那么,你到底是多湿还是多燥?可以对照下列症状,简单地自我判断一下.
多湿:口黏不爽,涎多痰多,脘腹痞满,头身困重,小便不利,便溏黏滞,足跗水肿,舌胖苔腻。
多燥:口干思饮,饮而不多,脘闷腹胀,四肢乏力,手足心热,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此文章为罗尧寿祛湿专栏原创,特此声明!”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