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原来叫什么

资治通鉴原来叫什么

国景曜 2025-10-18 科学 2 次浏览 0个评论

?王阳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共同的心灵导师。欢迎扫码关注【明代大儒王阳明】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的高空俯拍图

  秦陵乾陵挖与不挖

  中国有两个帝王陵墓很受世人瞩目,一个是秦始皇陵,一个是乾陵,后者是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寝。

  平民百姓关注秦陵和乾陵,集中在一个疑惑上:为什么不挖?感性色彩比较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是,挖和不挖哪个更重要?学理成分更大。这些年情况又变了,好像各级政府也开始掺和进来,仿佛辩论赛上的辩手,成了正方反方,正方肯定挖掘效益,反方强调保护功德,一个说YES,一个说NO。

  秦始皇和武则天老是被后人这样折腾得死去活来,其实也怪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实在是生前太“出格”,死后也太另类了。要不然,和武则天同葬一个寝宫的李治,怎么不太被人提及,也不太被人折腾呢?原因就是人家李治生前没太折腾,属于常态国君,寿终正寝时,也按皇室礼数大殓入葬,一切都中规中矩。

  

  秦始皇和武则天可不同了,秦始皇那会儿,大开刻石纪功和树立碑碣风气,自己陵前却没留下只石片碣,这事好像没有多少人关心,可武则天树起的无字碑却是世人皆知。一个不留碑,一个留了碑,碑面又不着只言片语,这都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揣测和联想,激起专家无数的研究和争执,成了报刊传媒的头条稿源,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不留名句,没有恒言,二人身后都没有什么能传咏的名篇诗句在世。秦始皇曾东临碣石,求仙问神,但后人吟咏的却是“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曹操,让一代枭雄曹操风光无限,名垂汗青。

  让人更不可思议的还有,武则天作为正式登基过的中国皇帝,在位15年却没为自己单独建造陵墓,而是在死后打开已经埋葬了22年的李治陵寝,与李治合葬一处。乾陵并不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家夫妇合葬墓,可是作为不同年号的两朝皇帝合葬一墓,倒真是中国旷古未有。一个女人先当皇后,再做皇帝,临死前留下遗言去帝号,重回皇后身份,世所罕见,是那些临朝称制的吕后、慈禧太后们比之不足的。即便到现代,中国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女皇帝还叫百姓、专家、政府惦记着。

兵马佣

  但不管怎么讲,一个皇帝能另类到生前一生事,死后千古事,另类到他们的陵墓里埋藏着中国的文化秘密,埋藏着中国人的好奇心,埋藏着政府官员的经济发展规划,埋藏着专家学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底线,恐怕也只有秦陵和乾陵可以比照了。

  该不该惊醒那几位在地下沉睡的帝王?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动议不绝,提案不断。据上海《东方早报》记载,在2007年西安召开的“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有专家再次提出发掘乾陵的建议,也有不少专家持反对态度。正如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石兴邦所说,这一争议有代表性地显示了当代语境下,关于文物价值和保护的不同理念。

  ?

  在网上曾有过《当前该不该挖掘武则天墓?》的帖子,正方的命题是:该。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放在那里不挖掘,也要花费人力物力保护,挖掘有利于考古发现,是一大收获,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从实物上丰富中华文明内涵。

资治通鉴原来叫什么

  反方的命题是:不该。对祖先留下的东西要慎重。当前在科学技术条件还有局限的情况下,不挖掘要比挖掘好。考古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更好、更完整地保存历史,掌握或者恢复历史的原貌,而不是到处挖人祖坟,掘人坟墓,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其中大多数网友是站在反方的。

  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秦陵进行实地调查后,发出了保护状况不乐观的函告,要求进一步履行保护世界遗产的公约。所以,国家早就开始了对秦兵马俑及秦始皇陵的彻底的保护与整治,投资5.2亿元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和秦兵马俑周边环境改造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

  秦始皇陵属于陵墓、墓葬类大遗址,由于在城市附近,可视性又较强,建设遗址公园的方式可以把文物发掘、保护的科学研究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是对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探索。

  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大型遗址,挖到什么就保护什么的做法是不够的。划定保护范围有利于全方位保护和研究,也可以限制不合理的、可能给文物带来破坏的工程建设。

资治通鉴原来叫什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安良(微信:15710831809)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道德经解读

  荐语: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纪晓岚赞《道德经》“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三十六计

  荐语:硝烟无声,谋略无形,三十六计,诲汝谆谆。这本集智慧韬略、剑影刀光于一体的优秀兵书,必然能给您以启示。

  资治通鉴

  荐语:《资治通鉴》历19年完成,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最大的《资治通鉴》品读天地,欢迎您!

  邀您说文论史!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资治通鉴原来叫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