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大家来讲一个装X险些“丧命”的故事。
如今已经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坐落在纽约第五大道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建立之初,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装X”举动,自绝于人民,险些酿成大祸。而这举动究竟是什么呢?
这,还要从艺术两个字本身说起。
提到这俩字,估计很多人就恨不得立刻关掉文章,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想想也是合理,我凭什么跟你们谈艺术呢?就像我每次给设计提修改需求的时候,设计也会把白眼翻到宇宙尽头问:
你一个管我叫美工的人,你懂设计吗?
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最开始也是这样,当时的馆长认为,艺术,服务的应该是那些每天混迹沙龙,懂得随着季节变化,明白该去哪度假的贵族和精英阶层。普通人每天上班,养活自己还忙不过来呢,就算给他们艺术看,他们看得懂吗?
所以他们决定大都会艺术馆只在周一至周六的工作日开放,休息日不开放。
这个举动有多么“作死”呢?你想想也能知道,放现在来说,比当时大都会博物馆还人丁寥落的地方,应该就是凌晨一点的北京官厅水库、十渡山顶了。
当时博物馆维护费用巨大,始终入不敷出,从馆长到贵族精英,绞尽脑汁,玩尽花样,终不能扭转颓势。直到有人提出一个让他们恍然大悟的点子,为什么不让普通人进来参观,收他们门票呢?
经营者们才明白,原来脱离群众的装X,是多么的幼稚行为。
而明白这个道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用了整整九年时间。
世界发展让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大街小巷,艺术馆林立,艺术展也层出不穷,人们对艺术并不陌生,同时,如果你看过现代艺术,也能看到人们对艺术的包容。
但尽管时间飞逝,人们对艺术的疑问却没有改变,当人们在某些杂志的图片上,或是在美术馆里,看到一幅画,或着一件雕塑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疑惑,就是这玩意儿,到底好看在哪里?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意思?
这件雕塑,又到底想表达歇什么?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有名?
这些艺术家,又凭什么叫大师?
这些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并列,在某些时空里成为终极疑问。那么,艺术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看不懂吗?
作为普通人,了解观看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先弄明白另一个问题,什么是美?
关于这个问题,朱光潜先生,用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来解释什么叫审美的眼光。试想一下,你眼前,有一棵松树,有三个人,见到了这棵松树。
第一个人,是个木商,他看着松树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啊,这棵树的木材,有什么样的特性,能拿来,做什么像的家具,能卖多少钱。
像这种,看松树的眼光,就叫做实用的眼光。意思是,他眼中看到的,是这棵松树,有什么用。
第二个人呢,是个植物学家,他看着松树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啊,这棵树,是什么品种,学名叫什么,有什么生物上的特性,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像这种,看松树的眼光,就叫做科学的眼光,也称为求知的眼光。意思是,他眼中看到的,是这棵树,叫什么,是什么,为什么?
而唯有第三个人,他是个艺术家,他看着松树的时候,心里什么都没想??啊,只有他,是单纯的,在感受这棵树的颜色,他的线条,他给人的感觉。
像这种,看松树的眼光,就叫做艺术的眼光。意思是,他眼中看到的,就只是这棵树本身的形象,对,不是关于这棵树的功能,也不是关于这颗树的知识,没有那些外来附加的东西,就只是很单纯的,在感受着这棵树。
这种眼光,很难得,因为在生活中,多数人看东西,都是用一种实用的眼光,或者科学的眼光。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意思,那么你也会明白,其实,我们很少真正看到一颗苹果。我们看苹果,看到的都是新不新鲜,好不好吃,苹果是谁的,一颗多少钱。这世间的每颗苹果,明明没有任何一颗是相同的,但在你的眼中,却视而不见。此时,艺术家就会觉得,啊,好可惜啊!
人生匆匆,七八十年,这难得的大千世界,多少事物,我们看了,却没有真的看着,我们听了,却没有真的听到??我们活了,却没有真的活着。
所以,除了实用的眼光,科学的眼光之外,我们还要试着,找回艺术的眼光。很不幸的是,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的艺术教育,做的并不好。
有些人会问,你说的懂得艺术,不就是懂得欣赏么?可你还是没有说,艺术到底和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心灵鸡汤的话,你一定听过,我们的生活除了务实以外,也要有些务虚的空间。
这种务虚的空间,就是当人们放下生活里杂念以后,被一句话,一个音符,一声叹息迷住,陷入类似佛家入定的状态。你开始思考一个词带给你的感觉。
在艺术界,还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在语言尽头之外,艺术才开始。
是的,艺术,就是想要传达那些,用语言说不明白的感觉。
比如,如果要你解释,说什么叫神圣。你首先想到去翻字典,上头会告诉你,神,代表高高在上和绝对的权威。圣,代表圣洁和不可侵犯。因此神圣的定义,就是凌驾于天地之上不可侵犯的绝对。
请问这时候,你就懂了,什么叫神圣吗?还是不懂。但如果,我给你建造一座大教堂,让你站在里面。你一抬头,哇,高耸的屋顶,四周照进来的光线,头顶的壁画。你当下的那种感觉,就叫神圣。可这个时候,你不是用语言,不是去翻字典,来解释什么叫神圣,因为那都解释不清楚。可是,如果让你自己,亲身去感觉,则你一瞬间,就能懂,神圣是什么意思。只不过,你说不出来,所以,你只能让别人,也过来,自己感受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在语言尽头之外,艺术才开始。
因为有些感觉,用说的,说不明白,所以我才写成诗,化成话,演奏成音乐。艺术,就是要表达,那些用语言说不清楚的感觉。
回到我们最开的问题,作为普通人,了解观看艺术到底有什么用?了解艺术,观看艺术,艺术展现出来的意境,顺着我们注视着的目光,钻进我们的神经,把那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轻易表达出来的自己,一点点地拼凑,最终完整而无保留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认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就是艺术与普通人生活的一个关系。
关于艺术,我喜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这本书中导言的两句话:
艺术可以使所有接触到它的人上进,可以促使个人信念擢升,可以帮助工业及制造业进步,可以使向善的理念实现;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和道德前提。
大都会博物馆最初通过展现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来教育和激励大众的使命,至今仍指导着我们思考博物馆的持久定位。我们的成功将有助于加深对所有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并会相应地鼓励以一种更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想象不出比这更重要的未来愿景。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荣安生活观点。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版权用途。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官方微信。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浅谈艺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