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6年6月1日从宁洱镇林业站抽到宁洱镇扶贫工作站的。5月31日下午林业站党支部书记李建云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是卫国林业局负责国家天保林派驻宁洱镇林业站的,这次把你抽到宁洱镇扶贫办,你这一去不光代表卫国局,还代表林业站,当你从镇上下乡的时候,你又代表了宁洱镇,任务是困难而艰巨的;而且你是林业站今年刚批的新党员,希望你时时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用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顺利归来!
就这样,我带着所有人的期望来的了宁洱镇扶贫工作站。
报的的第一天,林业站站长把我送到镇长办公室。镇长很忙,甚至都顾不上和我们打招呼,只能微微点点头。不停的有人找他,电话不停的响。好不容易有个空档,镇长对我说:事情太多,时间很宝贵,长话短说,首先欢迎你加入扶贫队伍,会有很多事要做,会很辛苦,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呆会儿我们开个短会,安排一下工作,你就随督察工作组一起下乡,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度抽查!
就这样,一连三天,我随着督查组其中一个小组走访了硝井、政和两个村13个小组7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农户家的收入、支出,家庭成员信息与民房安全情况。正值雨季,很多农户家车上不去,我们就徒步前行,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班子成员的带领下,我们一户一户的走,期间还查出一户不符合建档立卡户条件的农户。
走访的第一天是儿童节,我见到同组的队员罗忠琴每到有孩子的农户家都会从包里掏出糖来递给孩子,引出大人孩子的一张张笑脸。我的心里热呼呼的,和这样一群人共事,能学到的远远不止工作这一快!差不多中午12点左右时,这个小组还有2户人家没有走完,这两户人家在寨子的东面,我们在南面,相距2公里左右,没有车路可言。“走吧,一次性做完,下午去另一个组。”组长一挥手道。
待我们赶到村委会吃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吃过简单的中饭,又匆匆赶往下一个村民小组。每天差不多要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到家,我强烈的意识到我生命中的一场战斗打响了。
3天后我才到办公室报到。宁洱镇扶贫工作站加上我有6人,3男3女,分工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有人负责基础设施脱贫,有人负责产业脱贫,有人负责数据平台的录入与更新,而我,负责教育与生态脱贫。人人在忙,工作站人来人往:领导、村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来安排工作的,来反映问题的,来问问题的,3部电话响个不停,很快,我也被这片繁忙淹没了,融入了大家。
从此以后,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甚至到深夜到凌晨。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对面的同事李瑞,她是一名正值哺乳期的年轻妈妈,本来每天的工作已是忙加累,回家还要带孩子。每次加班,家人都会打电话来问:孩子在哭,什么时候回家?可想而知一个妈妈的心情是何等焦虑与煎熬。有时候,实在没办法了,她只能先回家把孩子喂饱了哄睡了,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加班,每次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从来都是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从不拖沓。
坐在我左手边的是一位开朗,幽默,有着灿烂笑容的小姑娘文艳。平时她叫我周姐,开玩笑时她会故作深沉的称我小周。我的电脑操作技术不行,每次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放心手头的事情跑过来手把手的教我,让我心里暖暖的。
3个月过去了,在繁忙中我渐渐变得心浮气躁。工作上的困难;个别村的不了解不配合;个别人的误解与嘲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同在扶贫岗位的县文联主席徐培春写的一段话:在不算宽广和深厚的生命里,能有机会参与脱贫摘帽这样的大活动,也算是幸事吧,辛苦点是应该的!我突然醒悟:是啊,在人生中,这点苦算什么?多年以后,我暮年苍苍,回想这段经历,它都会是值得我自豪的闪光点。
一天,我让享受县级学生补助的学生家长到办公室签字按手印,这位建档立卡户家里有2名大学生,按照扶贫政策,他家可以领到1万元助学补助。农户签完字后有些激动,不停的对我说:“谢谢领导,谢谢领导!”我有些好笑对他说:“不用谢我,我只是一名办事人员,不是领导,要谢么就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哪知农户接着说:“国家的政策是好!但也要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此时此刻,我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11月份了,离脱贫摘帽日不到60天了,已经有人在工作群里晒铺好的窜组路、窜户路,房子,活动室;有人晒出栏的肥猪,肥鸡;还有那丰收的球盖菇、无筋豆……,那一栋栋新房,那一条条新路,那一张张笑脸,我负责的这块没有什么图片可晒,但每个人都知道。
明天,充满希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