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影响是空前的,因为泄漏的80%都进入了海洋。
昨天关于福岛核辐射加拿大又爆出了个大新闻!怒刷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海洋学专家近日表示,他们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鱼身上,首次检测到铯-134放射性元素,证明日本福岛核污染已经扩散到北美地区,维多利亚大学专家杰伊·卡伦教授证实了这一消息。
加拿大检出核辐射的鱼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点哥得严肃地告诉你,有关系,关系大了去了!
既然福岛核辐射主要污染物已经飘到了加拿大,这就说明,托着洋流的福,北半球的太平洋水产受到核辐射污染已经变成了现实,尤其是北美洲的西海岸。
根据我国权威机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从加拿大进口的水产品包括:鲱鱼、虾、雪花蟹、扇贝、鳕鱼、龙虾、狗鳕、岩鱼、蛤蜊、大比目鱼、三文鱼、狗鱼、黄鲈、白鲑、湖鲑、鲱鱼卵;
鲱鱼
雪花蟹
大比目鱼
从美国进口的水产品包括:三文鱼、鱼子酱、龙虾、牡蛎,扇贝、蟹、虾、金枪鱼、罗非鱼、阿拉斯加鳕鱼、苏氏鲶鱼、真鳕鱼、鲶鱼类、蛤。
三文鱼
金枪鱼
罗非鱼
万一吃了受到核辐射的鱼会怎么样?
加拿大此次检测出来的是铯-134,和今年8月份的青岛特大走私水产品中的福岛事件污染物铯-137(半衰期30.17年)是同位素,但半衰期只有2.1年,衰变速度更快,放射性更强。泄漏到海水中的铯-134和137都会随着鱼类的进食进入鱼类的体内,并会伴着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导致浓度进一步提高。
1987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发生过爆炸,根据该核电站冷却池中的梭吻鲈研究测量发现,其每1千克肌肉组织中铯-137含量最高可接近270000 贝克勒尔(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单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如果一个体重为50kg的人吃了1kg这样的鱼肉,那么他体内受到的辐射量约为3.645μSv/h,一天24小时的辐射量就是87.48μSv,而一次X光胸透检查的辐射量才仅有50μSv,相当于接下来30年每天都得接受一次X光胸透检查,因为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30年之后它的辐射量才会下降到原值的一半。
尽管我们能接触到的鱼类受污染程度与核电站冷却池中的梭吻鲈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如果你食用了加拿大的这批鱼类,仍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万一吃下去还有补救措施吗?
有人会问,万一我已经吃下去了,点哥,我还有救吗?
鱼类中铯辐射污染物质含量还是比较少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辐射过量致死的情况。如果食用,应多喝温水和牛奶,加强锻炼,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因为这些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越长,辐射伤害越大。
如果误食大量辐射污染的鱼类,且出现了神经兴奋,肌肉紧张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福岛核辐射虽然污染物种类很多,但能够逃到到100公里之外仍具有危险的物质除了铯,还有碘-131。
如果你遇到的福岛核辐射污染物是碘-131,那么该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后,会由一种甲状腺细胞转运蛋白“转运”到甲状腺中富集。
日本专家推荐国民大量服用普鲁士蓝(一种古老的蓝色染料,在医疗上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铁后形成不溶性物质,使其随粪便排出),和碘-131反应以将其代谢掉,但熟悉原理的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你吃普鲁士蓝吃成蓝星人,不然大剂量的辐射你是代谢不了的。
以后还能愉快地吃海产品吗?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曾发布过一份《海洋系温度:可持续海鲜消费指南》,出于对海洋资源保护的目的,对市场上常见的海鲜品种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三类不同推荐标准:避免食用、减少食用、建议合理食用。
避免食用:
蓝鳍金枪鱼(野生/养殖)、黄鳍金枪鱼(野生)、大黄鱼(野生)、鱼翅(鲨鱼)、银鳕鱼(野生)、石斑鱼(野生);
尽量减少食用:
三文鱼(野生)、大黄鱼(养殖)、小黄鱼(野生)、马鲛鱼(野生)、鲳鱼(野生)、石斑鱼(养殖)、墨鱼(野生)、花鲈(野生/养殖)、带鱼(野生)、对虾(养殖);
建议合理食用:
三文鱼(养殖)、多宝鱼(养殖)、生蚝(野生/养殖)、扇贝(野生/养殖)、鲍鱼(养殖)、波士顿龙虾(野生)、龙头鱼(野生)、秋刀鱼(野生)、鱿鱼(野生)、三疣梭子蟹(野生/养殖)。
日本福岛核泄漏为什么会影响到加拿大?
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严重泄漏,举世震惊,中国甚至出现了抢盐恐慌(往事不堪回首)。
核辐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水体(洋流)、大气粉尘和生物链几种方式传播,洋流所经之处势必会受到核辐射物的影响。福岛核辐射物质此次就是通过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达到了美洲西海岸,须知,北太平洋暖流到了北美沿岸后分为阿拉斯加暖流(往北,经加拿大)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往南,经美国),两股洋流几乎同时形成,既然加拿大科学家说检测到了,那么美国西海岸水产品自然也逃不了被核辐射污染的命运。
日本核辐射污染物还会继续通过阿拉斯加暖流线(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赤道逆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线(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形成两个闭合洋流环进行扩散,最终在北回归线附近形成分支,也就是说福岛核污染物如果进一步扩散,整个北回归线附近将会是污染物比较重的区域。
新华社记者就福岛核泄漏事件采访过多国权威专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专家肯·比塞勒说,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影响是空前的,因为泄漏的80%都进入了海洋。
我国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由于日本暖流是往北的,我国处于洋流闭环(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的末端,核辐射污染物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跋涉,即使最终飘到了我国东部沿海,我国受到影响相对小些。
同时,伴随洋流走势,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也会发生核辐射污染物的交换,千岛寒流的直流会到达中国东南沿海,经过台湾海峡到南海,再到新加坡,穿过印度尼西亚与赤道逆流交汇。不过,与千岛寒流交换的只是部分日本暖流,大部分的日本暖流还是会在北纬35度附近转向东流。
福岛核泄露都成这样了,日本是什么态度?
说到日本的对于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态度,点哥不得不说今年6月份的新闻“东电承认隐瞒福岛事故“堆芯熔化” 对海洋影响空前”:
文中提到日本政府多次否认隐瞒危害程度:
国际上,各国媒体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持有意无意淡化的态度,但是福岛核泄漏直到此刻仍在继续,且日本政府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积极采取措施的迹象,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要面对核泄漏带来的危害。
参考资料:
《「辐射海鲜」来了?不要慌,这样吃海鲜安全又可持续》
《模拟图详解核辐射污染扩散途径》
《东电承认隐瞒福岛事故“堆芯熔化” 对海洋影响空前》
文章来源:青年健康新视点(ID:jiankangnvp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