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抬
头
“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
节日形成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
大地开始解冻
天气逐渐转暖
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盛行于中国传统民间的春龙节
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
各种动物恢复了活力
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就要抬头升天,布云兴雨了
民谚有曰“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唐代这天,人们相邀结伴
至野外踏青,谓之“迎富”
顺便再挖些野菜
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
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令节
称为挑菜节、踏青节
元末熊梦祥《析津志》:
“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
所以龙抬头节形成于元代
>>>>
节日习俗
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
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
在南方,把这天作为“土地公生日”
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这天人们用柴灰或石灰或用糠
撒于各个角落
不同地方不通撒发
寓意也不同
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
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
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也有用竹竿敲击房梁或敲击炕沿
以惊走蛇、蝎等毒虫
民间有种说法由来已久
毫无根据却影响深远
那就是
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
正月里不剃头
只好等到“龙抬头”
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
可带来一年的好运
当然,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
据说吃了炒蝎豆
一年不被蝎子蜇
>>>>
节日食俗
节日少不了有食俗
北方人习惯吃春饼
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
接回家一起吃
老北京的习俗
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
有些地方吃花糕
意味着步步登高
这天吃面条称为“龙须面”
吃水饺叫吃“龙耳”
吃米饭叫吃“龙子”
吃馄饨叫吃“龙牙”
吃春饼叫吃“龙皮”
吃蒸饼称“龙鳞饼”
……
是否觉得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而且还十分有趣?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今日却有许多传统节日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节日氛围淡化的问题,过节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传统文化的发展靠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还需我们每个人来接力!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龙抬头的由来简短》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