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思系 报道】宇宙的形成很久之前就得到一种结论那就是大爆炸。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他认为: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始于150亿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
早在1929年,埃德温·哈勃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
1950年前后,伽莫夫第一个建立了热大爆炸的观念。这个创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习见于地球上发生在一个确定的点,然后向四周的空气传播开去的那种爆炸,而是一种在各处同时发生,从一开始就充满整个空间的那种爆炸,爆炸中每一个粒子都离开其它每一个粒子飞奔。事实上应该理解为空间的急剧膨胀。"整个空间"可以指的是整个无限的宇宙,或者指的是一个就象球面一样能弯曲地回到原来位置的有限宇宙。
根据大爆炸宇宙论,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着。这些气体在热平衡下有均匀的温度。这统一的温度是当时宇宙状态的重要标志,因而称宇宙温度。气体的绝热膨胀将使温度降低,使得原子核、原子乃至恒星系统得以相继出现。
但是目前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宇宙是在大反弹中形成的。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宇宙在诞生过程中可能经历过反复的膨胀和收缩,宇宙从一种状态切换为另一种状态,却始终没有发生彻底的塌缩。该理论其实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但最近科学家们发展出一种模型,能够证明为何这一理论的确是具备现实可能性的,从而允许一个新的宇宙从先前的收缩状态过渡为膨胀状态并不断成长。研究人员指出,早期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应当是由量子力学原理支配的。这一机制有很多重要的结果,比如它让原子的存在成为可能,并防止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动时失去能量并消亡。但尽管亚原子粒子遵循量子力学原理,但更宏观的物质则不会遵循,从而打破平衡。研究人员认为,在早期宇宙中,整个宇宙都应该适用同一种物理学原理。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宇宙不会在收缩阶段一直收缩下去一直到自身的崩溃,量子力学原理会使其避免这样的结果。
根据这一模型,研究人员猜测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很有可能是从前一个收缩的宇宙中诞生的。这就意味着宇宙可能并非从一个物理学定律全部失效的“点”上经由大爆炸而来。 这也开启了对于宇宙形成全新解释的大门。”
更多科幻内容请登录:中国95后原创泛科幻内容孵化平 台,www.huansixi.com
【微博】@幻思系【微信】huansixi
转载请注明来自夕逆IT,本文标题:《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