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在清朝的制度中,旗人是优等人种,而汉人被视为二等臣民,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公平的待遇,受尽了满清贵族的歧视,例如在清朝早期,皇帝早朝时,满蒙官员在前,而汉人官员只能在后,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汉人,军队将领只用满蒙官员等(湘军、淮军等属于清朝末期),但是在清朝的官员制度中,有一个官职却是例外,这个官职只用汉人,不要满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神秘的职位就是皇宫的太监(清朝最小级别的公务员),按照常理来说,太监是服饰皇帝与后宫妃子的,清朝理应使用自己民族的人,为何要使用二等臣民汉人呢?原来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一般都是产生于贫困家庭中,因为家中的日子实在困难,所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饿死,也有盼儿子在宫中混出名堂将来回报父母的原因,早早的将儿子阉割送进宫中,所以说太监一般都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但是在清朝,满人是国家的统治者,是吃皇粮的人,自然不会产生吃不起饭的情况,所以也不会有满人为了生存,阉割进宫的情况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一直视太监为低贱的人,因为太监最早就是产生于罪犯或者是双方交战的降军之中,被阉割是对于罪犯和降军的人格侮辱,所以清朝自然不会让自己民族的人成为太监,在清雍正时期,雍正帝曾经明令禁止过满人担任太监,所以清朝的太监只能是汉人了。
亲爱的读者,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